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撰文:鄧小平與道路自信
2014-08-22 06:51:56??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堅定信念:“更重要的是向人類表明,社會主義是必由之路” 選擇和堅持走什么樣的道路,總是和信仰什么主義相生相伴的。鄧小平同志的道路自信,最根本的支撐點是他的信仰。 回顧過去,談到中國共產黨人成功探索中國革命道路時,鄧小平同志是把道路和信仰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他說,“如果我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自己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國革命就搞不成功”。 立足現實,談到我們為什么要實行改革開放、走出一條新路,鄧小平同志始終強調,不是為了別的,是為了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發揮出來。他堅信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有優越性的,只是目前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這就可以理解鄧小平同志為什么把改革的性質定位為“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總的目的是要有利于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鞏固黨的領導,有利于在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生產力。” 為什么改革、朝哪里改革,關乎中國道路的目的和性質,鄧小平同志對此一開始就很明確和堅定。他說,“我們搞四個現代化建設,人們常常忘記是什么樣的四個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只講四化,不講社會主義。這就忘記了事物的本質,也就離開了中國的發展道路。”這就把中國道路的性質講明了、講實了。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 從領導崗位退下來以后,鄧小平同志仍然時刻關注中國道路的根本性質和前進方向。他講,東歐發生的事情說明中國的“四個堅持”是搞對了,“沒有這‘四個堅持’,特別是黨的領導,什么事情也搞不好,會出問題。出問題就不是小問題。”很明顯,鄧小平同志對中國道路的自信和堅持,明確地體現在對這條道路所承載的理想信念的自信和堅持。正像他晚年懇切表達的那樣,“社會主義是可愛的,為社會主義奮斗是值得的”。 鄧小平同志對中國道路的自信,還基于他對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科學認識。隨著中國道路的形成和發展,要檢驗這條道路的成效、讓更多的人樹立對這條道路的自信,歸根到底要看它是否發揮出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鄧小平同志對這個問題的論述,主要是通過與資本主義的比較展開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鄧小平同志還從中國道路的戰略目標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角度談道:“到下一個世紀中葉,我們可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這不但是給占世界總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條路,更重要的是向人類表明,社會主義是必由之路”。可見,正是對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這些認識,支撐起鄧小平同志對中國道路發展前途的高度自信。 鄧小平同志的偉大和深刻之處還在于,他的道路自信不僅堅定和一貫,而且始終清醒地著眼于未來,提醒人們堅持和發展中國道路應該注意解決什么問題,對中國道路的發展充滿預見和期待。他退出領導崗位后發表的許多深刻洞見,諸如“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等等,需要我們在今天和未來的征程中深思和落實。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隨時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重溫鄧小平同志的道路自信,是為了在新形勢下把中國道路走得更好。習近平同志強調,“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做到“堅定不移”,根本上就是要樹立道路自信。這是中國道路的開創者鄧小平同志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留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作者為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陳晉) |
相關閱讀:
- [ 08-21]中央出臺指導意見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 [ 08-20]中央巡視組反饋意見 福建將出實招整改突出問題
- [ 08-20]市紀委通報六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