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家引進大批學者的“千人計劃”,將首次設立退出制度。近日,中組部印發了《關于建立國家“千人計劃”入選專家退出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到期未完成合同要求的可以被勸退,有弄虛作假或學術不端行為的可以被取消資格。 “千人計劃”是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簡稱,從2008年開始實施,是目前我國最高級別、最高層次的人才引進戰略工程。 新下發的《意見》明確了“千人計劃”專家的三種退出形式:一是主動退出,即專家本人提出放棄入選資格;二是勸退,對未按期到崗工作或在崗時間未達到工作合同規定要求的,用人單位進行勸退;三是取消入選資格,對弄虛作假騙取入選資格的,或違反職業道德、學術不端,造成惡劣影響的,或觸犯國家法律法規的,取消入選資格。 入選專家退出后,不再保留相應的工作生活待遇,獲得的一次性補助和科研支持經費,視合同履行情況部分或全部收回。 實際上,在《意見》下發之后,本月初,各省市組織部門還收到中組部下發的《關于核實“千人計劃”入選專家到崗情況等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對前九批“千人計劃”入選專家到崗在崗情況進行摸底。摸底完成后,相關部門需提交摸底情況報告及統計表,說明本地(本單位)入選專家總數、實際到崗、未到崗、到崗時間不足等情況,提出下一步處理建議。 通知還要求抓緊報備第十批“千人計劃”入選專家到崗情況,統計摸底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的創業人才創辦企業的情況。 “實施‘千人計劃’,本來的考慮是引進一批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但實施幾年后,‘千人計劃’引進學者的數量,就漸漸變成了很多地方、單位的政績。”滬上一位高教專家在接受采訪時介紹,“千人計劃”的遴選門檻一度非常高,而且對引進人才的工作時間有明確要求。一種是全職回國工作,一種是每年回國工作不少于6個月。知名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就是2008年入選第一批“千人計劃”時全職回國的學者,這在當時的國際學術界引發不小的震動,連國外媒體都關注并解讀過我國這一人才引進計劃。但幾年實施下來,學術界對于這項人才引進項目也積淀了不少意見,個別單位在操作上遇到了棘手問題。比如,有的“千人計劃”學者涉嫌學術造假,也有的學者引進后未到崗,或者到崗時間和簽約的工作時間不符。顯然,對于這些明顯不符合崗位要求的學者,需要有退出的機制設計。 據悉,中組部此次下發的《意見》,對用人單位、主管部門和評審部門在專家的管理、服務和監督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
相關閱讀:
- [ 06-10]陳錕山入選“千人計劃” 臺專家:大陸13億人為學術背書
- [ 02-28]福建省再添2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
- [ 05-22]福州一專家入選千人計劃 1人獲國家特聘專家稱號
- [ 01-15]中國“外專千人計劃”已引進外國專家94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