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文:作為總設計師的鄧小平
2014-08-18 07:03:5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結語 歷史唯物主義從來認為歷史的發展有著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認為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但又從不忽視個人在歷史上的重大作用。 鄧小平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建設、改革中經歷過無數嚴峻考驗,經歷過千錘百煉,有著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廣闊的世界視野,對中國的國情和人民的意志與要求有著深刻的了解。他從16歲起,在海外發達國家生活多年,對現代化的大生產和社會生活有過直接了解。他思維敏銳、行動果斷,在極端困難復雜的局勢面前能夠沉著地、大刀闊斧地打開新的局面,在全黨和人民群眾中享有極高威望。在黨和國家歷史大轉折的關鍵時刻有這樣一位掌舵者,是值得慶幸的事情。 作為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對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設想,大體上展現在《鄧小平文選》中。他諄諄囑咐:“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這些話,分量夠重了,永遠發人深省。 當《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編輯工作完成時,他語重心長地說:“實際上,這是個政治交代的東西。”“政治交代”4個字,說明它是這位總設計師留給后人的囑托和期望。他說,這本書有針對性,教育人民,現在正用得著。不管對現在還是對未來,我講的東西都不是從小角度講的,而是從大局講的。“其中講到的事都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不能動搖。就是要堅持,不能改變這條路線,特別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覺地動搖,變為事實。”他特別提到“不能使之不知不覺地動搖”,顯然是提醒后人要保持警惕,防止這種現象的出現,因為“不知不覺地動搖”有時比明目張膽地發表反對主張更加危險。 鄧小平離開我們17年了,但他的話依然時時響起在我們耳畔。17年來,在黨中央領導下,中國沿著這位總設計師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大步邁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并且積累起許多新的經驗和理論成果。這是可以告慰于這位總設計師的。黨的十八大后,黨中央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正是鄧小平一生夢寐以求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黨中央繼續強調要著力加強“頂層設計”,而有些事不可能在事先全預見到,在實踐中又要“摸著石頭過河”,努力在沉著冷靜和實事求是的探索中推進事業發展。在這個時候,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重溫這位總設計師的許多重要論述,覺得格外親切,也更加深切地感到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金沖及 |
相關閱讀:
- [ 08-15]人民日報刊文談抗戰:中國是當之無愧的勝利者
- [ 08-15]人民日報:勝利屬于正義 日本應警惕重返戰爭道路
- [ 08-15]人民日報:日至今不承認今天是投降日 僅稱終戰日
- [ 08-15]人民日報:承擔責任 日本才是“正常國家”
- [ 08-15]人民日報刊文談抗戰:中國是當之無愧的勝利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