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名日本戰犯筆錄:殺害20名共產黨游擊隊員
2014-08-16 14:49:04??來源:法制晚報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地點 在山西俘虜戰犯最多 《法制晚報》記者統計發現,有12名戰犯供述被俘地點,其中有4人在山西被俘,有3人在朝鮮咸興被俘,有2人在長春被俘,在吉林、平壤、沈陽被俘的各有1人。 歷史資料顯示,山西是遭受日本侵略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日軍侵晉8年,罪行累累,罄竹難書。 日軍在山西兇狂殘暴的大屠殺始于1937年9月10日。僅每次千人以上的大慘案就有,1937年9月10日至12日,日軍察哈爾兵團攻占陽高縣城,連續3天屠殺城內百姓1000余人,其中,郝天福一家13口人,因無法忍受日軍的摧殘蹂躪,集體投井自殺;1937年9月12日至14日,日軍侵占天鎮縣城,屠城3天,用活埋、槍殺、刺殺等方法殺害百姓2300余人;1937年9月28日至30日,日軍獨立混成第1旅團攻破朔縣縣城,屠城3天,約4000余人被殺。 據統計,45名戰犯共殺害20665名中國人,其中包括:共產黨、抗日愛國者、普通百姓等。所有戰犯中,鈴木啟久殺害人數最多,有5470人,佐佐真之助共殺害4990人,長島勤殺害2630人。 國家檔案局網站上公布的第一個戰犯的名字叫鈴木啟久。據鈴木啟久1954年7月筆供,他1890年生于日本福島縣,1934年到中國東北參加侵華戰爭,任步兵第28聯隊長輔佐,1945年4月任陸軍中將、第117師團長。同年8月31日在吉林被俘。 在他供述的罪行中,有一些非常殘酷,令人發指。他坦言,“在侵略中國期間,只我個人的記憶即殺害了5470名中國人民,燒毀和破壞中國人民的房屋18229戶,其實際數字很(可)能還多。” 戰犯供詞還顯示,鈴木啟久曾用野蠻的方法屠殺235名中國農民,包括將其中的妊婦剖腹,還在三四個村莊散布霍亂菌。 戰犯鵜野晉太郎曾對一農民使用酷刑,“我先用10公寸粗的方木插入腳和腿的中間,以使其跪著的方法進行了刑訊,后更用扁擔向腿及腳毆打的方法進行刑訊,因膝蓋關節脫節、大腿骨打斷而致死。” “首先把咽喉割開,不教出聲,施行盲腸手術后,河原信二拿手槍射擊腸子,又把腸子割開縫合起來后,就那樣擱在醫務室,看經過的情況。第3天14時許,又施行割斷關節手術后,抬到中隊兵營院子里,河原信二拿手槍射擊還活著的俘虜頭部,尸體埋在當場。”戰犯菊地修一供述,大野泰治曾將兩人頭部燒焦,并吃掉一人腦漿。 另外,佐佐真之助殺害4990人,長島勤殺害2630人,上坂勝殺害1406人,菊地修一殺害1122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處殺人指直接殺害、指揮部下殺害、判處死刑、拷問致死、征工致死等直接或間接殺人。此外殺害人數的統計為戰犯供述中所提到的數目,多名戰犯提到還有很多記不清的殺害人數,未在統計范圍內。 專家 公布戰犯 用事實批判日右翼 李明華介紹稱,新中國成立以后共接管和關押了日本侵華戰犯1109名,1951年到1956年對他們的罪行進行調查、偵查,包括個人做的筆供和審訊的口供等材料,特別是對這些罪行進行了認定。 據介紹,1956年6月到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軍事法庭分別在沈陽、太原對其中的45名戰犯進行了公開審判,這些審判的檔案都保存在中央檔案館。“這次公布這些檔案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所犯滔天罪行的鐵證。” 李明華對媒體記者表示,日本安倍內閣上臺后,公然顛倒黑白,混淆視聽,美化對外侵略和殖民歷史,這是對歷史正義和人類良知的漠視,也是對二戰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的挑戰。在盧溝橋事變77周年之際公布日本戰犯的侵華罪行自供,是用歷史檔案,用當事人的筆供,回擊日本右翼勢力否認日軍侵華種種惡行、暴行、罪行的謊言,揭露日軍侵華期間的反人道、反人類、反文明的暴行。他強調,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只有真正牢記歷史、以史為鑒,才能避免戰爭悲劇的重演,才能使世界達到真正的持久和平與穩定。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朱峰在接受《法制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布筆錄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警醒世人。他表示,當年軍國主義的危害,很大程度是由于當時日本政府推行歷史修正主義觀念,公布這些筆錄,是用歷史事實對日本方面進行批判。 文/記者 溫如軍 謝家樂 制圖/劉江 |
相關閱讀:
- [ 08-15]中央檔案館公布日本戰犯小林喜一侵華罪行自供提要
- [ 08-14]中央檔案館公布日本戰犯志村行雄侵華罪行自供提要
- [ 08-13]日自衛隊超百名干部參拜靖國神社 拒分祀甲級戰犯
- [ 08-13]靖國神社拒分祀甲級戰犯 定性二戰為“自存自衛”
- [ 08-11]日本戰犯須賀重雄罪行:逮捕愛國青年 致其父死亡
- [ 08-10]中央檔案館公布日本戰犯蜂須賀重雄侵華罪行自供提要
- [ 08-09]日戰犯藤原廣之進:逮捕204名中共人員 7名判死刑
- [ 08-07]日戰犯柏葉勇一自供:眾多中國人被扔進鐵礦爐燒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