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12日電(記者 劉斐 劉歡 王建華)中國反恐格局正在出現階段性變化,群防群治和預警能力有所提高。反恐機構、反恐立法、反恐宣傳、信息情報等綜合于一體的中國體系化反恐日趨完善健全。
反恐分析人士指出,公眾自覺抵制極端思想滲透、主動檢舉揭發與專業反恐力量快速反應、強力出擊相結合,必然能有效促動反恐目標實現。
新疆莎車縣“7·28”嚴重暴力恐怖襲擊案發生后,根據群眾舉報,和田地區公安機關與墨玉縣3萬余名群眾于8月1日合力圍捕暴恐分子。案件偵破處置中,陸續有70多名群眾提供線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決定,拿出3億余元獎勵所有參與近期圍捕專項行動的群眾及相關人員。先期對首批在“8·01”圍捕專項行動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獎勵,獎勵金額423萬元。
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葉海林說,中國重視反恐反暴走“群眾路線”,如今政府財力增強,重獎反恐線索提供者和反恐工作參與者,有助于推動“群眾路線”的鞏固。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傅小強認為,當前必須強化民眾的反恐意識,依托社區開展宣傳動員,讓民眾從基層提高發現和鑒別恐怖主義活動的能力。
從“8·01”大圍捕中可以發現,新疆各族人民群眾在反恐上,已超越了發現鑒別、提供線索的“群防”層次,發展至主動圍捕、合力反恐的“群治”階段。
莎車縣暴恐襲擊案最終造成無辜群眾37人死亡,13人受傷,而在此次處置過程中,59名暴徒被擊斃,215名涉案人員被抓獲。截至9日18時,又有18名參與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
葉海林表示,大量暴徒投案自首說明反恐震懾作用正在顯現。在此過程中,中國注意“寬嚴相濟、以嚴為主”,既出重拳打擊頑固暴恐分子,又爭取一時受到迷惑的人。
習近平4月底在新疆考察時強調,對暴力恐怖活動,必須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先發制敵,露頭就打,打早、打小、打苗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鐵的手腕予以毀滅性打擊,堅決把暴力恐怖分子囂張氣焰打下去,以震懾敵人、鼓舞人民。
傅小強表示,反恐最關鍵和首要的是增強預警能力,增強信息資料收集能力。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彭光謙少將亦表示,在徹底鏟除滋生恐怖主義的土壤之前,應該先發制敵打擊境內暴力恐怖分子及其訓練營地。
中國公安部已下發《關于公安機關建立完善暴力恐怖犯罪活動舉報獎勵機制的通知》,對公安機關建立完善暴力恐怖犯罪活動舉報獎勵機制提出要求。
中國于5月23日啟動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專項行動。此后僅1個月內,新疆共打掉32個暴力恐怖團伙,抓獲380余名犯罪嫌疑人,接到群眾舉報案件線索400多條。其中,根據舉報打掉11個暴恐團伙,1個宗教極端團伙,抓獲嫌疑人80多人。
近期,北京、廣東、上海、重慶、云南、吉林等地均在公安系統內陸續設立反恐怖總隊,除把握“偵查、情報、防范、應急”四項重點外,還注重做好群眾工作,提高群眾參與反恐的意識,實現對暴恐的群防群治。
中國國家反恐辦上月22日首次面向北京市民免費發放《公民防范恐怖襲擊手冊》。遼寧、上海、河南、廣東、新疆等地同步開展發放活動。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制定專門反恐法的議案。而早在2011年10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加強反恐怖工作有關問題的決定》,這是中國第一個專門針對反恐工作的法律文件,對恐怖活動、恐怖活動組織、恐怖活動人員做出界定,為反恐立法邁出第一步。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說,很多反恐措施都依賴法律的授權。
同時,中國的反恐工作格局和體系中還將從根本上“明正道”,發展落后地區民生,鏟除極端思想污染的土壤,提高教育質量水平,既防又打且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