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魯甸8月10日電 10日上午10時,悼念云南魯甸“8·03”6.5級地震遇難同胞儀式舉行。笛聲嗚咽,警報哀鳴,舉國寄哀思! 龍頭山鎮: 九點四十分,安置點與附近的百姓,以及參與抗震救災的軍警、志愿者等紛紛聚集在安置居民人數最多的灰街子安置點前的平地,列隊集合。 十點整,安置點四周的卡車、消防車、灑水車開始一起鳴笛。凄烈的笛聲中,淚水從一位包著藍色頭巾的老太太眼角滑落,老人的孫女在旁小聲地安慰著她。 一位年僅四歲的小朋友也許還不能理解這一切,右手拿著一袋水彩筆晃來晃去。他的父親把手搭在孩子的雙肩,眼睛望向遠方,寄托著難以言表的哀思。 “我想我外婆。”村民李意仙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她的外婆在此次地震中遇難,震后第8天,她的左手上還戴著黑色袖帶。 魯甸縣城: 魯甸文化廣場上,“深切哀悼云南魯甸‘8.03’地震遇難同胞”的黑色條幅掛在廣場大屏幕下方,屏幕里正在播放地震發生以來救援的點點滴滴。警察、醫務工作者、志愿者和市民等社會各界人士齊聚在廣場上,左胸佩戴花,秩序井然排成隊伍。10時,防空警報鳴響,全體默哀三分鐘。 7歲的馬嫣然還不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爺爺告訴她家鄉有很多人因為地震遇難了,她要來廣場送他們一路走好。 而此刻,縣城里其它地方的人們也紛紛停下手里的活兒,駐足,為魯甸地震遇難同胞深切悼念。 趙澤麗和鐘朝琴在一家超市工作,她們來到隔壁一家旅店,在電視機前立正,默哀。“魯甸縣城這些天比平時要熱鬧得多,大家都來幫助我們,很感動。”地震發生第二天,趙澤麗就去報名當志愿者,無奈一直沒有被安排前往震中。“我就在縣城到處轉轉,自己做點吃的送去醫院,晚上去安置點陪陪那里的老人和小孩。希望魯甸會盡快走出地震的陰霾,重建家園!” 巧家下大坪: 牛欄江畔,十四軍救援人員與下大坪安置點的災民一起為遇難者默哀,官兵脫帽,過往車輛鳴笛。 “村里死了好多人,平時都是親戚鄰居,希望送他們一程,在天堂過得好。”78歲老人周長英說,送走親人,日子還是要過,希望今后災難不會再光顧這個重新振作起來的地方。 十四軍烏蒙鐵軍政治處主任何劍鋒帶著戰士們暫時停下手中的活,“與村民一起默哀,愿死者安息,生者堅強,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受災民眾未來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昆明市: 連日晴朗的昆明上空今天烏云蔽日,火車站里、步行街上、商場里、交通干道上……平日里繁忙的都市在10時陷入靜止,車輛和行人在綠燈前停下腳步,金馬碧雞坊下跳廣場舞的人們也安靜下來,整個城市肅立、默哀,在防空警報和汽車鳴笛聲中送遇難者最后一程。 市民保榮光用輪椅推著他87歲的老父親來到金馬碧雞坊,“老爺子知道今天有全省的默哀儀式,早早就起來,要我推他過來,他說要和大家一起送送這些遇難的同胞。” 3分鐘后,警報結束,龍頭山鎮、牛欄江畔、巧家下大坪軍警民眾重新回到各自的崗位,其他地方的市民也繼續著生活。魯甸廣場上響起悠揚的安魂曲,云南省委書記秦光榮第一個上前,將雪白的菊花輕輕放置,深深鞠躬表達哀思,隨后默哀的人們依次獻花,隱隱的哭聲從人群中傳來,愿逝者安息,生者堅強前行。(完) |
相關閱讀:
- [ 08-10]魯甸地震災區默哀現場失親災民放聲痛哭
- [ 08-10]魯甸地震特寫:抗震救災一線的父子兵
- [ 08-10]云南全省為魯甸地震遇難同胞默哀3分鐘
- [ 08-10]云南魯甸地震災區傷員康復和心理干預同步開展
- [ 08-10]云南魯甸地震“頭七”:花椒樹下的祭奠
- [ 08-10]云南魯甸地震重災區第一所板房希望小學開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