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 日,張某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朝陽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這絕對不是謠言第一次在微信圈出現。近期在福建,一則“泉州市區涂門街發生警匪槍戰”的信息引起震動,后經進一步查證,這些圖片實際上是微電影《黃金大劫案》的拍攝現場;在蘭州,“街頭出現假軍人買望遠鏡,在使用望遠鏡聚焦時,會有一根針彈射出來扎到你的眼睛,隨后帶走割器官,”這則消息在微信圈快速流傳,并且引起恐慌,后來也被警方證實是謠言。另外,在微信中還有大量打著所謂科學知識的內容也在誤導公眾。 這些謠言網帖是誰發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記者找到“微波爐食品致癌”消息的發布者:“你發了一個消息,就是微波爐食品致癌的,是真的嗎?”對方說:“我也是從一些相關的資料上摘錄下來的。引起更多人的關注,我直接推廣,然后收費用,500元;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加盟在這個地方我可以免費推廣,加盟的話是8640塊錢,我們可以給到9600的產品。” 作為微信平臺的運營者,僅今年上半年,騰訊的安全中心舉報平臺,收到關于謠言、詐騙等信息的舉報就達到了6000萬條。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郭凱天表示,通過雷霆行動、通過配合政府的凈網行動,已經封停公眾賬號400多個,也處理了大量的虛假信息。 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中,對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使用者的服務和使用行為進行了規范,其中明確,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要求即時通信工具服務使用者,簽訂承諾遵守法律法規、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利益、公民合法權益、公共秩序、社會道德風尚和信息真實性等“七條底線”的協議,并且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后注冊賬號,也就是注冊賬號的“實名制”。 除了實名制,《規定》進一步對提供公眾信息服務的公眾賬號等,向公眾發布信息的活動進行規范,要求開設公眾賬號,必須經過即時通信工具提供者的審核,向互聯網信息內容主管部門分類備案。 現在,即時通信服務發展迅猛,用戶已經突破8億,影響日益廣泛。也正因為如此,加強管理,減少危害,才更迫切。有害信息利用這些工具,不但傳播快,而且隱蔽性強、監管難、辟謠難,所以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整治。去弊存利、去偽存真,是為了即時通信工具更好的發展,更是為了我們的生活空間更真實、更干凈。 |
相關閱讀:
- [ 08-07]微信朋友圈"為地震祈福"疑詐騙 可致個人信息泄露
- [ 08-07]“微信十條”開啟清朗網絡空間新時代
- [ 08-07]微信圈轉鏈接為“地震祈福” 個人信息可能被泄露
- [ 08-07]微信改變命運 《命運交響曲》視頻遭瘋狂轉發
- [ 08-07]為震區祈福微信暗藏“殺機” 小心個人信息被竊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