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云南魯甸8月5日電(記者白靖利 曹凱)進入震區已經兩天,總有一些人與事讓人感動,從背著食物連夜從昭通、文山、昆明甚至廣東回到家鄉參加抗震救災的村民,到家中受災卻毅然趕赴災區運輸物資的武警戰士,再到淳樸樂觀、自助自救的災民。悲傷還在,但大家已經開始站起來。 8月4日,記者在魯甸縣城至龍頭山鎮的路上見到大批前往災區方向的村民。幾經詢問得知,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從昆明、文山、昭通趕回來救災的。 盡管已經走了一早上,但快步行走的楊美能和代開榮仍然沒有停下的跡象。他們都是龍頭山鎮龍井村村民,現在昆明打工。楊美能提了兩大袋子食品,有面包牛奶等等,代開榮則抱著兩箱方便面。 “聽說家里出事了,我們老鄉全都回來了。”楊美能告訴記者,他們連夜開著面包車拉著七八個老鄉一起趕回家鄉。但是車子到了魯甸縣城后無法繼續前進,只好步行。“按照這個速度,晚上七點左右我們就能到家了。”代開榮堅定地告訴記者。 在車流和人流穿行的路上,有一位穿著白色背心的小伙子引人注目。小伙子名叫常道奎,并不是魯甸人,但是他從4日下午就開著摩托車來到現場載人。據他介紹,上午已經從災區拉了兩名傷員出來,還送了三名救援人員進入災區。 “剛才拉了一個人,以為我要收錢。”常道奎有點委屈地告訴記者。他很遺憾,汶川地震和鎮雄滑坡他都在外地,沒能參與救災。“這次家里發生事情了,怎么著也得盡點自己的努力”。 同常道奎一起來到魯甸參與抗震救災的“外鄉人”還有他的兩個朋友。4日中午12點左右,記者見到繆家輝和李正富的時候,他們已經一天一夜沒有合眼,也沒有吃飯。他們開著重型挖機,連夜從昭通趕到災區。他們謙虛地表示,老板人好,讓他們開著公司的機器來參與救災。 5日上午,記者來到了此次地震受損嚴重的龍頭山鎮翠屏村。在青山社,64歲的老社長李國發正在帶領社員們生火做飯,飯菜很粗糙,酸菜湯、南瓜湯和稀飯。但在地震災區,這已經彌足珍貴。 記者了解到,做飯的糧食、油鹽都是青山社到翠屏村街上賒回來的,總共有500斤大米、10斤油、20斤鹽,這些糧食可以支撐300人左右的青山社區三四天左右。 “家家的炊具和糧食都被埋起來了,不能讓大家沒吃沒喝的。”已經當了34年社長的李國發認真地告訴記者,“我們社是村里受災最輕的,政府現在主要精力肯定都在救人上,我們必須自救。” 武警云南總隊曲靖支隊通信股股長巨洪剛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在他們向災區進發的第一天,路過一個村子,村民們紛紛拿出水果讓他們吃,“不吃就不讓走”。 這樣的故事很多,李國發所在社的“大鍋飯”有不少就提供給了路過的救援人員、疲憊不堪的返鄉村民。“他們吃就行了,我們再去想辦法”。 李國發有4個兒子,在昆明工作的大兒子帶了兩大包食物和十幾個手電筒回家。“一路走一路發,到家的時候食物只剩下一小點,手電筒也只剩下一個。”李國發笑著告訴記者,最后那只手電筒也送給了連夜回家的災民。 各方力量齊集魯甸,武警曲靖支隊戰士王天貴是魯甸縣龍頭山鎮銀屏村人。他家在這次地震中也損失慘重,房屋全部垮塌。盡管第一時間就得知家里受災的消息,王天貴還是服從命令,駕駛車輛往返于昭通市、魯甸縣和沙壩村之間,盡職盡責運送物資,至今未能到家里看一眼。 在記者的再三請求下,靦腆的王天貴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談起不能回家救災,王天貴表示不遺憾:“我是一名軍人,必須要服從命令,運送物資就是我的工作,也是在抗震救災。” 已經當兵五年的王天貴說,家里人都沒事,就很安心了。“房子倒了可以再建。但如果我不是軍人,肯定會選擇回家救災去”。 |
相關閱讀:
- [ 08-05]云南巧家警方安全轉移“孤島”被困400人
- [ 08-05]云南昭陽交警為災區傷員打開生命通道
- [ 08-05]廢墟上的生命接力——地震現場搜救紀實
- [ 08-05]云南地震災區銀行網點大多數恢復營業 存款支取正常
- [ 08-05]國家測繪地信局公布魯甸地震震后首批無人機高分辨率影像圖
- [ 08-05]直擊:震后48小時,那些挺立災區的脊梁
- [ 08-05]廈門藍天救援隊災區見聞:救援要有針對性
- [ 08-05]民政部:18個省向云南捐贈救災資金1.43億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