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流通急需打破“托市困境” 體制改革亟待升級
2014-08-03 07:23:23?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托市收購越來越“走不動” 除了大量收儲造成庫容緊張外,長期實行的托市政策在其他方面也遭遇了“天花板效應”,使得這一惠農政策的執行日漸陷入困局。 一是糧食經紀人“截留”托市政策紅利。在宿州市一處國有糧食收購點,記者遇到了前來售糧的當地農民劉紅軍。他告訴記者,自己當天銷售小麥1.7萬斤,拿到了2萬多元現款。 然而,和普通農民不同的是,劉紅軍此時的身份是糧食經紀人。自從托市收購啟動以來,他就和家人一起開始在周邊鄉鎮收購糧食,平均每天收購4萬多斤。總計收購約100萬斤小麥。按照比托市價低3分錢的收購價,除去油錢、路費等各種成本,每斤賺1分錢左右。 記者在安徽多個糧食收購點看到,類似劉紅軍這樣的糧食經紀人還有很多。中儲糧宿州直屬庫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市有1000多個糧食經紀人,大的有2~3輛農用汽車,小的用三輪車運輸,收購量占糧食收購總量的百分之六七十,農戶自己來收購點售糧的僅占3成左右。 記者了解到,糧食經紀人的大量出現,與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短缺,不少農村流行賣“地頭糧”息息相關。在小麥大省河南,中儲糧安陽直屬庫黨委副書記尚社民介紹,當地老百姓目前賣“地頭糧”的在40%左右,近年來這一比例還在增長。 河南滑縣王莊鎮種糧大戶張登云表示,國家啟動托市價的初衷,本來是保證農民種糧收益,現在因為種種原因,糧販子鎖定了農戶到國有糧庫的“最后一公里”,做起了旱澇保收的生意。“國家的錢沒少花,種糧農民卻并沒有完全享受到應有的實惠。” 二是糧價長期倒掛影響糧食市場健康發展。包括糧食加工企業在內的多方市場主體提出,自2006年托市政策實行以來,小麥托市收購價格一路上漲,頭幾年甚至以每年0.1元的價格走高。這種單方面的只漲不跌行情,扭曲了正常的價格形成機制,形成了國內與國際、產區與銷區、原糧與成品糧等多重“價格倒掛”現象。據悉,從2012年起,國內麥價就開始高于國際麥價。截至目前,進口小麥價格在2100元/噸至2300元/噸,而國內小麥到達南方港口價格為2600元/噸,每噸高出進口小麥超過300元。 湖北省糧食局一位負責人表示,現在的托市價,長期下去肯定行不通。“按理說,糧食價格漲跌并不固定,托市價格卻一直在上升。這種辦法把糧食市場扭曲了,國有企業背上了大包袱,越來越難以為繼。” 三是大量糧源“滯留”國有糧庫,帶來國家資金浪費。中華糧網分析師焦善偉表示,隨著政策收儲量的逐年增加,糧食倉儲也產生了大量成本。“以河南為例,最高時的收購率達71%,從糧食入庫到出庫,中間產生的收購補貼、保管費用、農發行貸款利息等,加起來每斤小麥有2角多錢的‘沉默成本’。如果能把這些錢補給農民該多好。” 構建糧食目標價格體系 要過三道關 業內人士表示,多年來執行的托市收購政策,有力推動了國內糧食產量連年增加,切實保護了種糧農民收益。尤其是在國際糧價波動期間,充裕的國內糧食庫存保障了市場供應,穩定了市場糧價,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重要貢獻。但與此同時,隨著托市價格的日益走高,這一政策也逐漸逼近“天花板”,未來恐將難以為繼。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董事長劉文進表示,按照目前的形勢判斷,托市收購政策越來越走不動了。“繼續走下去,托市價只能遭遇‘天花板’,產生倉容緊、收儲難、賣糧難等一系列問題。”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中國農科院農經所所長秦富等專家認為,我國夏糧實現了“十一連增”,如果在部分地區適時在更大范圍內出臺目標價格政策,完善農產品價格和市場調控機制,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有助于穩定物價;另一方面可以確保農業從業者有穩定的收入,實現對農民利益的保護。 多位專家認為,未來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方向,是以構建目標價格體系為依托,重新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充分發揮市場價格形成機制,讓政府實現從無微不至的“糧保姆”向抓大放小的“糧司令”轉變。但就作為口糧主要品種的小麥而言,要實現這一過程,至少要邁過三道“門檻”。 一是以什么標準制定小麥目標價格,以怎樣的形式進行補貼。從技術操作的角度而言,此間的許多環節都需要認真研究,而這也是基層種糧農民和有關市場主體最為關注的話題。 二是如何防止價格的大起大落。實行目標價格制度后,對政府部門的調控手段和能力都會提出更高要求,對于可能存在的市場失靈風險,需要提前做好預案。 三是市場行情漲跌的合理區間如何界定。一個正常的市場應該是在波動中維持動態平衡,而類似波動的上下區間容忍度在哪里,需要在實踐中摸索。 中儲糧河南公司有關負責人建議,在目標價格尚未建立和托市收購政策沒有退出前,今后應適當放緩托市收購價格漲幅,為目標價格改革留出空間;同時為確保農民利益,可嘗試將托市收購價少漲的部分通過其他渠道直接補給農民。□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張興軍張元智 潘林青姜剛黃艷劉彤 |
相關閱讀:
- [ 08-02]年中經濟觀察之四:集約生產 糧食增產糧農增收
- [ 08-01]64年前解放軍剿匪借糧兌現 66擔糧食換6萬余元
- [ 08-01]市糧食局走訪慰問駐融部隊
- [ 07-29]中國糧食進口受限:企業在俄羅斯種地糧食運不回
- [ 07-27]河南1351萬畝糧食受旱 未來7天仍無大范圍降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