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德黑蘭7月23日電(記者 楊定都)射燈打在一個瓷碗的背面,將“大明弘治年制”兩排古體大字照得格外顯眼。瓷碗兩旁,碩大的青花瓷盤上勾勒著精美的花草圖案。 不大的陳列廳內,擺滿了大小數十件青花瓷珍品,橫跨元明清三個朝代。這里不是中國某家瓷器博物館,而是伊朗北部阿爾達比勒市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伊斯蘭教薩法維教團創始人謝赫薩菲·丁的陵園。 阿爾達比勒位于里海西南端,不論走水路還是沿里海南岸向西,這一帶都是絲綢之路穿越伊朗前往地中海、歐洲地區的必經之地。上千件中國古瓷器在這里得以保存至今,昔日絲綢之路的繁華可見一斑。 謝赫薩菲·丁陵園里,當地導游法爾丁正在為一些學生講解歷史。他說:“這些都是來自中國的寶物,在我年輕的時候,家里擺放一件真正來自中國的瓷器,那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 謝赫薩菲·丁陵園內原有包括400余件青花瓷在內的1162件古瓷器,伊朗政府將其中800余件轉存位于德黑蘭的國家博物館,不對外展出。古籍記載,17世紀初,薩法維王朝阿巴斯一世國王將他私人收藏的瓷器捐獻給謝赫薩菲·丁陵園,部分藏品是從兩國數百年貿易往來中收藏的精品,也有一些是來自中國的饋贈。 法爾丁說:“中國把這么珍貴的禮物送給我們,說明從很早以前中國和伊朗就已經是朋友了。” 中伊兩國的往來始于絲綢之路。《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始通絲綢之路。第二次出使西域時,張騫派副使抵達安息(今日伊朗)。此后漢朝使臣抵達時,安息國王派兩萬騎兵到東部邊界迎接,隨后還派使節回訪漢朝,敬獻禮品。 伊朗歷代都在絲綢之路上設立驛站哨所,保護商隊免受侵擾,促進東西方貿易往來。如今,絲綢之路在伊朗家喻戶曉,但由于歷史變遷,很少有人能夠準確地說出它的行進路線。人們公認它大致是一條橫跨伊朗,與里海南岸相接的東西向路線。 德黑蘭大學教授薩達克·齊巴卡拉姆說,有史以來,伊朗一直是連接東西方文化和貿易往來的橋梁,伊朗人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保護者,更憑借地理位置優勢,充當著東西方貿易的中間人。“絲綢之路不僅豐富了伊朗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也給他們帶來了財富。沒有絲綢之路,波斯商人就不會聞名世界。” 齊巴卡拉姆認為,因為經濟受到制裁沖擊,伊朗非常希望加強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的經貿合作,幫助本國經濟走出困境。 2008年,伊朗與中國、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家簽署意向書,決定共同投資數百億美元,加強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減少這些國家間的運輸成本,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新注入活力。 然而,伊朗對外貿易處處受到西方制裁掣肘:許多產品被列為禁運物品,無法貿易;航運保險業制裁使得對伊貿易運力有限,成本高昂;金融制裁使得資金難以進出伊朗,結算困難。此外,制裁還會引發匯率和政策的突然變化,增加市場風險和不穩定性。 “伊朗要成功融入絲綢之路,恐怕還得先跨越西方制裁這一道‘路障’,”齊巴卡拉姆說。 |
相關閱讀:
- [ 01-13]專家:元青花瓷器從不落“大元××年制”款
- [ 11-01]月照上人禪畫再度亮相榕城 回顧展為期7天
- [ 04-24]蘆山文物受損嚴重 東漢國寶級文物據稱已震斷
- [ 02-18]方國興青花瓷畫引人注目 在歐洲展出受青睞(圖)
- [ 02-06]張愛玲受母親影響偏愛藍色 曾穿似青花瓷圖案旗袍
- [ 12-16]省民俗博物館展出78件青花瓷珍品
- [ 03-27]59米高青花瓷塔亮相江西景德鎮
- [ 10-28]揭秘中國青花瓷傳統圖案及寓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