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如何要求“中辦”:胸懷大局 極端負責
2014-07-18 10:09:17?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責任 堅持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 協調中樞、決策智囊和督辦中心,責任重大,也往往意味著事務繁多,千頭萬緒。它的運行質量和處理效率,事關中央決策的落實。 責任成就事業、決定成敗、推動效率。 “面對艱巨繁重的任務,大家要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使命感,兢兢業業做好各項工作,做到敬業守責、盡心盡力。”習近平說,言辭殷切。 責任重于泰山。 ——要發揚實事求是的作風,腳踏實地、真抓實干,說真話、報真情、做實事、求實效,不能搭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甚至說假話、報假情、瞞上瞞下。 ——要敢于直面問題,矛盾面前不躲閃,挑戰面前不畏懼,困難面前不退縮,在關鍵時刻和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頂得上去、經得住考驗。 ——要堅持底線思維,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盡可能把各種可能的情況想全想透,把各項措施制定得周詳完善,確保安全、順暢、可靠、穩固。 ——要牢記“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的道理,無論辦文辦會辦事,都要一絲不茍、嚴謹細致、精益求精,于細微之處見精神,在細節之間顯水平。 ——對黨中央作出的決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要雷厲風行、緊抓快辦,案無積卷、事不過夜,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 “一絲不茍”、“嚴肅認真”、“嚴謹細致”、“周詳完善”“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事業心”是習近平屢加強調的重點和關鍵詞匯。 奉獻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辦公廳要求極高,工作量大,清苦,是很多人的感受。 “甘于奉獻是共產黨人的崇高品格,中辦的同志更要做到。最近,我在河南蘭考考察工作時再次強調黨員、干部要深學、細照、篤行焦裕祿精神。焦裕祿精神說到底就是無私奉獻精神,就是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奉獻精神,是中辦人的鮮明特質。”習近平說。 責任與付出往往是并行的。那么中辦人應如何處理個人與崗位的關系,心無旁騖地干好這份事業?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過一句話:‘花朵的事業是美麗的,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但我愿做一片綠葉,綠葉的事業是默默地垂著綠蔭的。’中辦的同志就要有這種綠葉精神。”習近平說,言辭十分真摯。 奉獻既然來源于強烈的事業心,也來源于開闊的視野和胸襟。 ——把黨交付的工作當作一項事業去追求,而不是當作一個職業、一個飯碗。 ——要引導干部職工正確認識苦和樂、得和失的關系,牢固樹立奉獻精神,養成“計利當計天下利”的胸襟,做到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守護好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 ——要“不待揚鞭自奮蹄”,為了黨和人民事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圖名、不圖利,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做好工作。 ——我們共產黨人講奉獻,就要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斗的心,有了這顆心,就會“ 痛并快樂著”,再怎么艱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會患得患失。當前,有些人覺得公務員收入不高,約束又多,同在企業工作或下海經商相比犧牲了很多,這就是奉獻了,客觀地說,這也是奉獻,但這種奉獻只是站在個人角度來認識的。 習近平從黨和人民事業的高度,表達了他對黨和國家事業的基本態度,也提出了他對中辦干部品格和素質的基本要求。習近平結合自身感受,深情地說,早年,我們黨活動經費極其有限,多數工作人員無工資無津貼,有的在社會上謀職掙錢充作活動經費,他們不拿組織上一分錢,還要不惜犧牲為黨工作。中辦很多老同志,在平凡崗位上默默無聞一干就是幾十年,干了一輩子,也奉獻了一輩子,“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種奉獻精神令人感動,應該繼續發揚。 |
相關閱讀:
- [ 07-18]習近平同巴西總統會談 深化中巴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 [ 07-18]福建理論骨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培訓班召開
- [ 07-18]習近平同巴西總統羅塞夫共同會見記者
- [ 07-18]習近平同巴西總統會談 深化中巴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 [ 07-17]習近平:中國幫助厄瓜多爾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 [ 07-17]習近平會見巴西參眾兩院議長
- [ 07-17]習近平晤哥斯達黎加總統 用美洲象耳樹喻中哥關系
- [ 07-17]習近平談中巴合作“大方向、大文章、大擔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