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陽7月15日電 (記者 張一凡 張偉)日前,國務院僑辦副主任何亞非在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進行調研。何亞非指出,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重在從細微處讓世界認識、認同中國,推動實現民族地區對外傳播的突破與創新。 當前,各國普遍把加強對外傳播作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手段,重視加強公共媒體建設、強化網絡宣傳,積極傳遞價值理念、塑造國家形象、擴大文化影響。 何亞非表示,中國提高國際傳播能力,關鍵是讓中國和中國文化更具吸引力,增進其他國家對中國的了解,從而接受中國的發展壯大。 何亞非提出,對外傳播力建設不僅僅是一個新聞事件的傳遞,更要尋求傳播觀念的突破和改進。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是綜合的文化價值的傳輸,不僅是辦好報紙、電臺、網絡等傳統媒體,還要做好文化及文化產品的包裝和輸出。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傳播平臺、傳播能力及傳播手段將決定誰能掌握國際話語權。提高國際傳播能力需結合時代特點加強平臺建設,加快新技術、新媒體的建設,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加強傳播能力。 何亞非強調,在加強平臺建設的同時,提高傳播能力“內容為王”、“人才第一”,建設重點應該放在內容建設上和隊伍建設上;同時要充分發揮系統的優勢,有針對性的構建對外話語語境,講好“中國故事”。 何亞非說,中國不只有北京、上海,更有貴州等廣袤的中西部地區,掩藏在大山深處的少數民族文化、和諧的民族關系,是貴州獨特的故事,也是“中國故事”的生動組成部分。 為此,何亞非率僑辦和中新社有關負責人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調研,就民族地區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問題與當地相關部門進行研討,調研組一行先后到在凱里市、黃平縣、鎮遠縣及雷山縣調研。 山一程水一程,進入暑伏的貴州滿目綠意、生機勃勃。 對于此次貴州之行,何亞非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鎮遠縣。這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有著“滇楚鎖鑰”之稱,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兒童時期曾到過鎮遠,上世紀50年代在萬隆會議上與周恩來總理會面時還談及鎮遠。鎮遠因發達的水路,自古便成為東南亞國家與中國交流、通商的樞紐之一,有“南方絲綢之路”要津之美稱。 “青龍洞前的那座橋就是中國開放的縮影。”歷經數小時的長途驅車,何亞非一行來到鎮遠,就被舞陽河上一座歷經歲月洗禮的古驛道石橋吸引。這座橋是從水路連接陸路、前往云南、湖南的必經之路,早在明代就有東南亞的客商穿梭往來于此,橋上充滿泰國、緬甸風情的雕塑便佐證了那段輝煌的歷史。 “不僅貴州有很多這樣的故事,許多內陸省份都有值得深度發掘的事例。讓世界都喜歡中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我們可以讓世界喜歡我們的一段故事、一處風景或者一個大事件,集腋成裘。外宣工作要充分利用地方優勢,將外宣陣地前移,深入到基層,把這些感動人心的故事、深厚的文化積淀尋找和發掘出來,轉化成海內外都愛聽的故事。要重視中西部地區民族文化整理和傳播?!焙蝸喎沁@樣總結。 何亞非說:國際傳播能力的提升并不僅僅指硬件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講述讓世界接納的細節或故事。 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建設,掌握傳播話語權更要“潤物無聲”。何亞非強調,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海外僑胞與中國的聯系更加密切,開展交流合作、共享發展機遇的積極性高漲,推動中外經濟、科技、文化交流的意愿更加強烈,這對我們的外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何亞非表示,國務院僑辦將繼續實施精品文化戰略,做強做精“文化中國”品牌,注重從細微處入手,在提高國際傳播能力的空間和深度上下功夫,用細節來打動世界。(完) |
相關閱讀:
- [ 07-13]中國發現通過移動存儲介質傳播的木馬新變種
- [ 07-10]金龍街道:“四服務”傳播幸福家庭正能量
- [ 07-04]廈門一市民養了只非洲大蝸牛 擔心被傳播疾病
- [ 07-04]廈門一市民養了只非洲大蝸牛 擔心被傳播疾病
- [ 07-02]非洲大蝸?!叭肭帧备V菔袇^ 會傳播疾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