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稱上半年物價平穩 調控目標可輕松完成
2014-07-11 06:44:5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3%,漲幅環比回落0.2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1%,環比下降0.2%。專家認為,CPI、PPI環比同步走弱,打消了市場對通貨膨脹可能再次抬頭疑慮。與今年初政府工作報告設定3.5%的目標相比,當前物價水平符合調控預期。下半年CPI仍將運行在合理區間,完成全年物價調控目標沒有太大壓力。 上半年物價總體平穩 今年上半年,全國物價總體表現平穩。1月份,CPI同比漲幅為2.5%,與去年12月持平,物價走勢開局良好。此后的2月份和3月份受到春節和季節性因素影響略有反復,分別上漲2.0%和2.4%。4月份,由于鮮菜等食品價格降幅明顯,CPI也創下了2012年10月以來的新低,同比僅上漲1.8%。不過,5月份受翹尾因素大幅增加的影響,CPI又重回“2時代”,同比上漲2.5%。6月份CPI則穩中略降,同比上漲2.3%。 “食品價格顯著下跌是6月CPI漲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看來,6月份以來,北方主要作物生長地區的光溫及雨水條件較好,有利于糧食及瓜果生產,蔬菜、鮮果、水產品價格在后半個月回落明顯。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表示,6月份的CPI不高,也與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有關。隨著政府經濟增長目標的調整,不僅讓GDP增長幅度整體水平下移,而且必然帶動一些產業結構調整,產能過剩擠出及生產品價格水平整體下移。而生產品價格水平整體下移自然會影響CPI增長下行。此外,還與當前全國的住房價格開始出現全面下行有關。 下半年會有小幅波動 “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考慮了去年漲價翹尾影響和今年新漲價因素,也表明我們抑制通脹、保障民生的決心和信心。”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綜合各個方面情況和上半年的物價走勢來看,下半年物價總水平控制在3.5%以內完全沒有問題。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認為,今年完成全年物價調控目標沒有壓力。預計全年CPI漲幅為2.3%-2.4%之間。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認為,下半年CPI將小幅波動、略有回落。2014年CPI翹尾因素高點出現在五六兩月,三四季度CPI翹尾因素呈現逐月回落態勢;同時,購進食品的輸入性壓力整體不大;另外,豬肉價格環比增速出現了明顯的回升,但回升幅度較弱。在房地產市場交易持續萎縮的大趨勢下,下半年CPI居住類增速將小幅回落。 “對下半年國內CPI的趨勢,還應該關注兩個問題。”易憲容認為,一是國內樓市的周期性調整對房價之影響程度,二是要關注國際市場大量的流動性會否撤出股市而進入大宗商品市場,這些都是影響下半年國內CPI趨勢的重要因素。 仍需防范物價反彈 盡管下半年CPI處于合理區間是大概率事件,但也要防范一些可能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從宏觀層面看,推動物價上漲首要因素表現為輸入性通脹。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步伐加快,國際市場大宗商品特別是原材料商品價格或將再次上漲;其次,今年將對資源性產品價格進行改革,短期內有可能推動物價上漲;第三,構成生產要素的各項成本價格近幾年都在上漲,構成企業生產成本的價格也在上漲,這種成本推動因素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存在。對于這些不利因素還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繼續做好物價調控。 事實上,保持今年物價平穩,對我國經濟穩增長將起到重要作用。姚景源指出,當前溫和上漲的物價水平是和我國現階段國民經濟的潛在增長率相匹配的,處在比較理想的狀態。首先,它不會使國民經濟運行中物價的弦繃得太緊,為當前一系列“微刺激”宏觀調控政策提供了較為寬松的外部環境,也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留出了較大的騰挪空間;其次,物價溫和上漲,廣大企業才有加大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才能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進而推動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第三,物價溫和上漲也不至于給廣大群眾、尤其是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帶來較大影響,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本報記者周小苑 |
相關閱讀:
- [ 07-10]人民日報:中國足球需要成長空間
- [ 07-10]人民日報:司法體制改革已是“開弓沒有回頭箭”
- [ 07-09]人民日報評論員:一鼓作氣 防止前緊后松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