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官員:不少干部因怕打破碗 就干脆不洗碗
2014-07-07 07:22:44?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核心閱讀 基層工作對接的上級部門多、任務要求雜,同時,干部必須直面具體問題和復雜矛盾。一些人抱著混日子的心態,看上去忙忙碌碌,其實啥事都不好好干。湖南長沙市望城區通過評選“獅子型”干部,激發各類干部的工作積極主動性。 “織網的蜘蛛”,這是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常務副部長鄧建華對區里基層干部的比喻,因為他們經常面臨這樣的情況:一方面,上級部門多、任務要求雜,“落實時不知先該拉哪根經線”;另一方面,干部直面的問題很具體、各種矛盾糾纏交錯,“緯線太亂不好接”。于是,一些干部直接與老百姓打交道時,看上去忙忙碌碌,其實啥事都不好好干。 有人以為自己過幾年就要走,群眾的問題能推就推 鄧建華如此感慨,源于2011年望城撤縣設區。 過去,望城被定位為長沙市的田園和菜園,一心一意發展農業,致力于生態建設;此后,對接城區一方面要求與核心城區錯位發展,定位于建設現代化公園式城區,一方面必須補齊工業短板。 項目多、壓力大、任務重,這是縣改區后的新變化,光2013年區里鋪排的重點項目就有218個。鄧建華說,有的干部想做事又擔心被責罵,不做事又有負面評價,總之畏首畏尾,“話在喉嚨里打轉,就是說不出來”。 “不少干部因為怕打破碗,就干脆不洗碗。”望城金山橋街道黨工委書記姚羅光說。有的鄉干部總抱著“混日子”的心態,對于群眾反映的問題,能推就推、能躲就躲,總以為反正過幾年就調走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如何破解為官不為、敷衍了事?在望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周志輝看來,就是培養使用具有獅子氣質干部。“當獅子的氣質在全區干部中間散發開來,我們感覺干部建設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周志輝說。 獅子的特性,就是“雖是搏兔,亦全其力”。與此相應,“獅子型”干部應當迥異于“鴕鳥型”干部、“孔雀型”干部、“病貓型”干部,行事做人有勇氣,有智慧,敢決斷,具有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去年該區評選出11名“獅子型”干部和9個“獅子型”團隊,進行公開表彰,極大激活了望城區各類干部的工作積極主動性。 沒有做不通工作的群眾,只有不會做群眾工作的干部 望城是長沙建筑砂石的主要來源地,車輛超載跑一趟,能掙到1000到2000元。企業、車主為了追求高額利潤,無視交通法規和道路安全,嚴重超載運輸砂石,成為當地道路安全的一塊心病。區治超辦常務副主任、路政執法局局長徐特身處這個利益交接點,以前,常遭遇領導打電話、批條子打招呼的事情,他說:“放走了一輛超載車,超載者就會如洪水一樣,堵也堵不住。” 從2010年開始,望城區創造的“源頭科技治超,路面重點監管”經驗,引得甘肅、山東等地干部趕來學習,運輸企業和執法局變得“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問起徐特治超的心得,他笑言:“只要一心為公,就能無所畏懼。” 見到姚羅光時,他正在桐林坳社區銀孔圍小組忙著調研。“在這里看著美麗鄉村的景象感覺很安逸,往雷鋒大道那邊走,41個重大項目建設卻是熱火朝天。”項目建設離不開征地拆遷,而征地拆遷工作,被一些基層干部視為“天下第一難”。 在金山橋,有一個文化項目早在2010年之前就做好了規劃,資金也已到位,只有200畝的征地拆遷一直沒有拿下來。姚羅光立下軍令狀,15天之內“啃下這塊硬骨頭。”按照“獅子型”干部的要求,他帶領隊伍實行“陽光拆遷”,25戶拆遷戶在12天內全部搬走,且沒有遺留問題。 “其實,沒有做不通工作的群眾,只有不會做群眾工作的干部。”教師出身的姚羅光總結說。最近,姚羅光在街道強力推進“四個一百”效能工程,即重大項目遺留問題解決率100%,信訪積案化解率100%,干部下網格率100%,村組事務代辦率100%。 新考評體系強化了“有錯無為皆問責,不換狀態就換人” “獅子型”干部提名人選、望城格塘鎮人大主席夏岳峰,現在多了一重身份——上海市虹口區提籃橋街道主任助理。 今年4月底,區委組織部派了包括他在內的8位科級干部前往上海掛職鍛煉。幾個月過去,他們既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感受到了發展的差距。夏岳峰反思:“在上海,企業都是按程序按規矩來辦,一年到頭不用找相關部門匯報工作,這給企業發展提供了優良的發展環境,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夏岳峰們的雙重身份,折射了望城區“異地換腦”的“育獅”思路。跳出望城看望城,到經濟發達地區討經驗、要辦法。去年9月,望城組織152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趕赴廣東增城,尋找基層黨組織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的答案。回來之后,他們主動召開座談會,交流想法、推廣好經驗。 不僅僅“異地換腦”,還“本地換位”。據介紹,望城區先后選派100名年輕干部赴信訪、維穩、拆遷等部門和鄉鎮街道進行易崗鍛煉,同時又有20名區直部門年輕干部擔任村“第一書記”。 望城還對“為官不為”的干部,敢于亮劍,明確提出“有錯無為皆問責,不換狀態就換人”。望城區專門出臺了“有錯無為”問責辦法,2013年對15名隊伍管理不嚴、經濟發展不力、紀律作風不優的干部果斷調整,對違紀違規的3名科級干部、2名一般干部、6名村干部嚴厲問責。 一位區直部門一把手,因工作推動力度不夠,依據新的干部考評體系,最近被調整為部門副職。談及2011年前后的工作變化,這位干部感慨道:“前有引領,后有倒逼,我再也不敢懈怠。”本報記者侯琳良 |
相關閱讀:
- [ 07-02]事業單位告別"終身鐵飯碗" 實行合同制編制還在嗎
- [ 07-01]事業單位打破終身制 三千萬人今起告別鐵飯碗
- [ 06-25]青年公務員陷圍城之困:灰色收入減少 難逃發展危機
- [ 06-18]取消貪官退休待遇符合契約精神
- [ 06-04]開封人養狗系宋朝留下習俗 延續至今(圖)
- [ 05-19]多家銀行被曝給客戶子女實習機會 存款須超50萬
- [ 05-16]“臨武瓜農死亡”悲劇:“兩個飯碗”矛盾任重道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