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失學少年”期待新“希望工程”! (節(jié)目導(dǎo)視) 解說: 一個月前,一段讓人震驚的視頻。一個月后,被打的孩子退學,打人者的家庭搬離。 打人者母親: 這孩子不管他判多長時間,這個村我們肯定是不待了。 解說: 輟學,沒有戶口,城市的角落有多少這樣的孩子? 記者: 想不想再去上學? 孩子: 不想。 母親: 孩子那么大了,馬上要上初中了,戶口也沒有。我們拼死拼活地干,心里老著急了。 解說: 家庭、教育、成長環(huán)境,昔日的留守兒童進城,怎樣避免他們繼續(xù)留守在城市。《新聞1+1》今日關(guān)注:奶西村少年,城里的留守孩子。 評論員 白巖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有的時候做新聞感覺它非常非常的脆弱,不管多大的事,當它發(fā)生的時候大家都在關(guān)注,但是沒隔幾天新的新聞出現(xiàn)了,那個極受關(guān)注的新聞慢慢就被大家忘掉了。比如說一個月前很多的媒體都在關(guān)注北京奶西村暴力少年的那樣的一段視頻,當時非常非常的轟動。但是沒幾天過后,新的新聞就出現(xiàn)了。還記著那段新聞嗎?還記得那段視頻嗎?而現(xiàn)在那個村子又怎么樣了?咱們先看一下那個視頻。 記者: 現(xiàn)在學校還讓說這個事嗎? 奶西村小學生: 不讓了,要提的話學生就被開除。 打人者小東的母親: 這個村我們肯定是不待了,你想我們外地人能到哪,肯定去跟這差不多的地方。 視頻拍攝者常某的母親: 先回老家,這真是大人想不到有這種事情,根本想不到。 白巖松: 其實不管多受關(guān)注的轟動性的新聞,它都有后續(xù)的章節(jié),往往在關(guān)注后續(xù)的章節(jié)里才能感覺出更多更多的問題。比如說當時在一個月前發(fā)生的這樣的暴力的事件,當時打人的那三個孩子現(xiàn)在還依然在被羈押著,拍視頻的那個,據(jù)他們家說還去自首了,而被打的孩子據(jù)說要離開這個學校了,而很多家庭要搬遷了。來,我們走進這個村子再看一看。 解說: 距離奶西村少年暴力事件已經(jīng)過去了一個多月,當記者再次走訪涉事的幾個家庭,他們的家人要么拒絕采訪,要么就是大門緊閉。打人者郭某的家自事發(fā)之后家人始終沒有露面,當我們希望從鄰居那里得到更多信息時,卻得到了這樣的答案。 打人者郭某鄰居: 你到時候給我房租,你犯什么事,我知道嗎?他兒子跟人家打架我也不知道。 解說: 此外被打者小東也不想再面對媒體,自從事發(fā)之后記者蜂擁來到小東家,如今的他面對鏡頭仍然有些羞澀,而對于未來小東的媽媽表示,想讓他回河南的老家。 被打者小東(化名)母親: 要是說(打人者)被放出來,這個村我們肯定是不待了,你想我們外地人能到哪,肯定就是跟這差不多的地方。 解說: 一次暴力事件背后是5個困境中的家庭。我是一個14歲孩子的母親,也是一個失敗的母親,這是此次暴力事件中拍攝視頻者小常的母親寫給公眾的道歉信。她家與被打者小東的家距離不過百米,但是親自道歉常母卻沒有勇氣。 拍攝視頻者常某母親: 過兩天再說吧,等孩子出來給道個歉。 解說: 初三的他剛輟學一個月,小常留給母親的印象是愛唱歌,聽家長話,這件事帶給他們的是震驚。 拍攝視頻者常某母親: 這都是大人真是想不到有這種事情,根本想不到。 記者: 您什么時候知道這個事? 拍攝視頻者常某母親: 他自己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有(打人)視頻的時候,他自己去自首,他也沒跟大人說。 記者: 他還想上嗎? 拍攝視頻者常某母親: 想上,輟學了十多天就想上學。 解說: 一家人從山東老家到北京,生活了十多年。搬離北京這樣的結(jié)果他們從未想過。 記者: 那您還想打算在北京接著打工,在這住嗎? 拍攝視頻者常某母親: 不在這兒了。 記者: 打算什么時候搬走? 拍攝視頻者常某母親: 夏天過了再說,先回老家。 解說: 一次暴力事件一時間來到村里的記者絡(luò)繹不絕,而對于這樣的事件受害者小東的學校里的學生,很多都不知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也根本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是當看到記者或者有人提及此事時卻徽墨儒生。 小學生: 那天是因為我肚子疼沒去上學。 記者: 現(xiàn)在學校學還讓說這個事嗎 小學生: 不讓,要提的話學生就被開除。 解說: 距離事件發(fā)生已經(jīng)過去了近一個多月,然而村子里的住戶被問及是否知道發(fā)生在村里的暴力事件,大多數(shù)人只表示不是特別了解。 記者: 你知道前一陣有一個男孩兒在那邊被三個男孩兒打的事嗎? 小學生: 電視上看到過。 解說: 而認識了解事件中五個孩子的人,卻對他們有著不同的評價。 記者: 你認識打人者郭某嗎? 奶西村村民: 認識。 記者: 平時跟你玩嗎? 奶西村村民: 以前跟我玩,現(xiàn)在不跟我玩,太壞,天天惹事就壞。 小學生: 其實一個人還認識,被打的。 記者: 被打者那時候?qū)W習好嗎? 小學生: 不好,天天抽煙、喝酒。 記者: 他打過人嗎? 小學生: 也打過。 奶西村村委會: 說記者來了,什么記者,電視臺的來不要緊,讓宣傳科帶著來。 記者: 什么時候有這個規(guī)定的? 奶西村村委會: 有半個月吧。 白巖松: 村委會你看也防火、防盜、防記者,咱們現(xiàn)在看看事后的情況,被打的這個小東的孩子現(xiàn)在是退學在家,準備搬家了,三個打人的孩子仍然在家之中,家里的大門是禁閉的。視頻的拍攝者,這個很有意思,準備回老家,但是據(jù)他媽說他自首去了,現(xiàn)在還沒回來呢。很久了,到底是被羈押了,還是什么,一會咱們再說。小東所在的學校沉默要求學生對外不談此事,他所在的社區(qū)不接受媒體采訪,就剛才我說這個防火、防盜、防記者。我們看看說今天北京市公安局新聞辦給我們的回應(yīng)是,該三名嫌疑人仍在羈押中,相關(guān)案件正在進一步審查中。我們?yōu)槭裁慈ゲ稍L公安局的新聞辦,是因為原來打人的那三個孩子就在羈押之中,但是在我們采訪中拍視頻的那個母親說他已經(jīng)去自首了,現(xiàn)在還沒有回來。那到底他是不是在羈押之中,那北京市公安局只肯定了原來那三名嫌疑人,既沒肯定,但是也沒否定,拍視頻的那個人到底現(xiàn)在還在不在羈押之中,所以這是一個很怪異的現(xiàn)象,或者說是因為他的其他的事情在羈押中,還是他的母親只是聽說他自首了,后來孩子又跑了,現(xiàn)在都沒搞清楚。針對這個整個的村子一個月后的狀況,我們要連線一下采訪這個村子,我們的記者邢舟,邢舟你好。 邢舟: 您好,巖松。 白巖松: 原來這個村子能感覺出可能是這些孩子暴力的事件會比較多,現(xiàn)在的暴力事件還多不多? 邢舟: 是這樣的,我在奶昔村采訪學生的時候,他們跟我說之前自己或者是同學會有碰到大孩子劫錢的情況,甚至也有一些這些孩子打架斗毆事件發(fā)生,一般會在村里隱秘的地方,比如說發(fā)生這個暴力事件的荒地,還有在這村子里有一塊墓地。但是這個事件發(fā)生之后呢,村里已經(jīng)加強了一個安保,派出所派出了專門的人,每天在村子里進行執(zhí)勤巡邏,并且這個事發(fā)的小學校也有新的規(guī)定,每天放學的時候大門都是一個禁閉的狀態(tài)。學生是要在家長接的時候才能自行從這個校門中走出,如果沒有家長接送會由老師統(tǒng)一將這個學生排成隊護送回家。 白巖松: 另外在看剛才這個片子中,你采訪的時候突然感覺無論是被打孩子的家庭,或者說打人孩子的家庭,包括拍視頻的似乎都透露出了某種不約而同的跡象說,都準備要離開奶西村,你了解的背后他們的想法或者壓力都是什么? 邢舟: 是這樣,我采訪被打小東母親,她的說法是她要考慮到搬離這個村子,因為她現(xiàn)在很擔心的事情是,這個事情發(fā)生之后,打人的幾個孩子一旦被放出來,會不會再進行打擊報復(fù),而拍視頻孩子的母親說,這個夏天她就會回老家,因為這個事情曝光之后,他們覺得周邊的人都在用一種有色的眼光看著他們,北京他們在這已經(jīng)生活了十幾年,但是這個孩子發(fā)生這樣的事情,他們?nèi)胰硕紱]有想到,可以說北京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傷心地,或者說明他們已經(jīng)沒有勇氣再在這里住下去了。 最后一個你在采訪完了之后,你感覺這件發(fā)生在一個多月之前,媒體報道的這個事件,所謂的暴力事件對這個村子居住在這里的外來人口,產(chǎn)生了一些什么樣的心理影響嗎? 邢舟: 是這樣,我覺得也很差異,因為這個村子只有兩條主路,我問了很多的村民,包括住的很近的居民,他們都說不知道,甚至是在說是在媒體報道了之后,才將這個暴力事件是發(fā)生在自己生活的村子里。另外給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不管是打人的孩子的家長,還是拍視頻孩子的家長都對自己孩子的關(guān)注其實是非常不夠的,只是覺得我每天給你留下一些錢,你不生病,我早出晚歸工作就可以了,但是這個孩子白天到底在村子里是什么情況,學習怎么樣,跟什么樣的朋友交往,都知之甚少,直到發(fā)生了這個事情之后,他們覺得還很突然,很意外。 白巖松: 好,非常感謝邢舟帶給我們的解析。其實這樣的一種不知道究竟是一種,過去這樣的事情經(jīng)常發(fā)生,所以大家習慣了,沒把它當成大事,還是的確這些打工者生活太忙了,要為生計去奔波,因此也無暇去關(guān)注這樣的事情,其實即使這樣的不知道,背后也透漏著很多的無奈,接下來我們要關(guān)注不僅僅要把視線放在被打的,或者說打人的孩子的身上,在這個村子里會有更多的比他們年齡大,或者再小的這些孩子,他們的生存或者說學習的狀況又會是什么樣呢?我們再去跟著記者的調(diào)查看一下。 解說: 少年暴力事件中,三個打人者和一個視頻拍攝者都已經(jīng)輟學在家,而像他們一樣沒有完成九年義務(wù)教育的孩子,在奶西村還有很多。張某今年已經(jīng)18歲,奶西村本地人初一就輟學在家,沒有完成義務(wù)教育。 記者: 上到初幾不上的? 張某: 初一,然后蹲班(輟學)了。 解說: 丁某今年14歲,從河北老家輟學來到北京,如今在車行學手藝,他同樣沒有完成義務(wù)教育。 丁某: 上學沒意思,不想上了。 解說: 而沒有完成義務(wù)教育的還有今年15歲的小娟。 記者: 小娟這些衣服得洗多久? 小娟: 我也不知道,有時候每天洗都洗不完。 解說: 和被打者小東同是育慧(音)小學的學生,但是她在三年級結(jié)束后便輟學在家,如今收拾屋子,準備午飯,等待兩個弟弟放學回家是她一天的生活。 小娟: 就是把屋子里收拾收拾。 記者: 你收拾的這張床是誰睡的? 小娟: 我弟。 記者: 你有幾個弟弟? 小娟: 倆。 解說: 小娟的老家在陜西,在她七歲的時候就同父母來到北京,父親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有時候三四天才回來一次,母親在望京的一家商場做保潔員,為了掙更多的錢,很晚才會回家。早上7點鐘出門,晚上11點鐘才回家,勞累一天的李女士回到家中,除了簡單問詢一天的生活情況,也很少有時間和精力跟孩子們溝通,而操勞的父母也是為了賺更多的錢給他們把戶口辦了。 小娟媽媽 李女士: 老是干著活,心里老不安,孩子那么大,馬上要上初中了,戶口也沒有。你說拼死拼活的干,一天一天時間過,孩子一天一天長,要上學呢,心里老著急。 解說: 在平時小娟每天的生活除了做家務(wù),照顧弟弟,就是以看電視來打發(fā)時間。 記者: 這幾個字認識嗎? 小娟: 第二個字認識,第一個不認識。 記者: 后面這兩個字呢? 小娟: 想不起來了。 解說: 而事實上輟學之后的近兩年時間,她已經(jīng)不怎么認識字了,封閉的生活里白天只有一只狗陪伴度過。 記者: 你想不想再去上學? 小娟: 不想。 解說: 就是在這間屋子里,一本本寫滿了密密麻麻文字的本子格外顯眼。 小娟: 這是我一直在記,這些都不是我記的。 記者: 這是誰記的啊? 小娟: 我爸,我知道選號,(但是)我不知道怎么選。我爸選好了,讓我去買。 解說: 四個本子里面記滿了彩票投注號碼,而父親買彩票的目的是為了給三個孩子上戶口。 小娟: 買老多了,中的幾率很小。我看我爸做夢都想中個大獎。 解說: 一張小小的彩票占據(jù)了這個本不富裕家庭的主要開支,小娟很想外出打工,家里人并不同意,除了擔心安全問題,還有一個原因是小娟三個姐弟都沒有戶口。 小娟媽媽 李女士: 攢夠了錢再回去,我想都攢不著錢,現(xiàn)在孩子念書收費又大,越讀越高了,我們一年一年老了,也掙不著錢了,就這樣慢慢來吧。 解說: 對于小娟來說,八年在首都的生活,卻從沒感覺到首都離她如此之近,她從沒去過天安門、長城。而對于未來她也沒有任何打算。 白巖松: 其實義務(wù)教育意味著必須的,如果他不能夠完成義務(wù)教育,從某種角度來說相關(guān)又涉及到了違法,當這個孩子在說到,你想上學嗎?我不想。對我的打擊比他失學本身其實還要大,我們來看他們失學的原因,父母打工無人管,沒有本地戶口,可選擇的學校少,大多輟學在家。同時也有個數(shù)據(jù)顯示,非京籍未成年犯罪占到了未成年人犯罪65.3%,這是相關(guān)的調(diào)查。90年的時候當時希望工程出臺,拯救希望的是第一批的那樣的長期以來存在的失學少年,輟學少年。當時他們失學的主要原因是窮,所以大家給希望工程捐款是了一個非常最牛的一個公益品牌,連鄧小平都捐款。但是現(xiàn)在事隔了20多年,突然又出現(xiàn)了新的城鄉(xiāng)接合部的這樣的失學的少年,原因就變得復(fù)雜了,其實不再僅僅因為是窮,比如說城鄉(xiāng)的差異,然后政策的轉(zhuǎn)軌期,父母出外打工,然后無法完成接續(xù)等等等等。接下來針對這個情況我們連線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佟主任您好。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 佟麗華: 巖松您好。 白巖松: 您怎么看待這個新的失學少年的人群,似乎給人的感覺好像更難解決。 佟麗華: 現(xiàn)在新的人群面臨著城鎮(zhèn)化的壓力,實際上來說這些孩子隨著父母到了城里,從父母的角度來說,客觀的說,我認為包括家庭教育,包括學校教育,重視有些家庭還不夠,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就是尤其在大城市,我們說外來的這些孩子,在入學的時候也確實存在現(xiàn)實的困難。 白巖松: 但是你看我們今天的節(jié)目的標題叫新“失學少年”期待新“希望工程”,在您的心目當中肯定也想過面對現(xiàn)在存在,現(xiàn)實中雖然很無奈,但是畢竟存在,而且不只在北京,很多城市都存在,您心目中的新希望工程是什么?去幫助這些孩子。 佟麗華: 總的來說我認為實際上來說,就是這類特殊的孩子,一個是在城里,我們說這些城中村的孩子,還有留守兒童的問題,總的來說發(fā)展方向還是兩個方向。一個是這些流出地的這些政府,從這些孩子流出地的政府也還是要加大義務(wù)教育的這種幫扶的力度,這是一方面,就是流出地來解決。另外就是流入地來解決,也就是城市的政府,也要為那些城市打工的父母,讓他們的孩子也能夠上的起學,從兩個角度都應(yīng)該更加重視這個問題。 白巖松: 但是孩子的成長不等人,如果您說的這兩個新希望工程都需要很長的時間,現(xiàn)在正在失學的這批孩子該怎么辦呢? 佟麗華: 其實這個過程要說做起來并不復(fù)雜,總的來說實際上這些年來就是越來越多的外地,就拿北京為例,越來越多的外地的孩子可以在北京的一些公立學校讀書,這是一個我們看到的一個現(xiàn)象,但是從今年來看隨著國家對這種像北京這種特大城市發(fā)展的關(guān)注,就是尤其人口密集的關(guān)注,可能今年開始外地孩子在北京上學的難度進一步增加。在這種大的背景下,我們一方面從北京政府的角度來說,怎么能讓更多的父母在北京打工的,工作的這些孩子還要上的起學,我覺得這個從城市政府的角度來說,還要擔負這個責任,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流出地的政府也要擔負這個責任。 白巖松: 好,非常感謝佟主任帶給我們的解析,其實我們的確是非常著急,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就是失學在家,而且處在義務(wù)教育這樣的范疇之內(nèi),接下來我們繼續(xù)去關(guān)注這個村子,因為問號依然存在。 學生: 抽出來的,只要打翻了就會給人。 解說: 這是奶西村孩子們最流行的游戲,放學后奶西村里的路邊到處都是這樣三兩一群,聚在一起玩卡片的孩子。 記者: 你花多少錢買的? 學生: 五毛錢20多張。 解說: 這是你全部的還是? 學生: 240張。 解說: 五毛錢買20多張,最多的孩子贏得有數(shù)千張,誰贏的最多就會在同學間贏得羨慕,除了這種游戲孩子們沒有太多選擇,小娟的弟弟說他很懷念被拆掉的小公園。 學生: 在里面玩秋千什么的,翹翹板、還有轉(zhuǎn)的,跑著轉(zhuǎn)的。 記者: 那現(xiàn)在呢? 學生: 坐上邊別人推著,現(xiàn)在沒了。 解說: 孩子們口中的小公園是這個占地面積3.5平方公里的村子唯一的公園,而如今也變成了眼前的這座三層小樓,玩卡片在路邊游蕩,這樣的情況隨處可見。白天喧囂的村子里,只剩下上學或輟學的孩子。 記者: 十塊錢怎么分配?每天。 學生: 買早點4元,中午吃飯5元,然后剩下的錢就花了。 解說: 奶西村本地人口只有2000多,而外來人口卻有3萬多人,他們選擇居住在這里,一方面附近有大的蔬菜批發(fā)市場,打工地方近,生活成本低。另一方面附近很多城中村已經(jīng)被拆遷,可選擇余地也不多,而這個村子的教育環(huán)境也并不樂觀,可以供外來務(wù)工子女選擇的小學只有幾所,都是民辦學校并不太正規(guī),初中也只有一所,面對越來越嚴格的入學政策,孩子們下一步的升學問題仍是個難題。而現(xiàn)在的奶西村也面臨著棚戶區(qū)改造,目前居住在這里的外來人口仍然面臨著進一步的搬遷。 記者: 你們都是小學六年級,初中呢? 學生: 初中回老家,上不了。 學生A: 我也想上不了,都上不了六年級,我們學校。 記者: 你怎么知道自己上不了初中,要回老家上? 學生: 我們老師告訴讓我們回原籍辦學籍號,那天又說不用辦了,有好多家長都已經(jīng)回老家辦了,所以我們都打算回老家上了。 解說: 回老家對于這些不能繼續(xù)在北京讀初中的孩子來說有些無奈,然而留下來的孩子也難以融入當?shù)氐纳睿踔羻栴}少年的比例也在日益增高。 治安執(zhí)勤人員: 好幾天了,有一小孩有那么高,拿著啤酒喝,喝完之后在那邊羊肉串那邊烤串,在那兒寫字,玩。不高,也就二年級學生吧,外地的,都是外地的,本地的沒有。 白巖松: 回老家吧就成了留守兒童,媒體又會擔心他們成長中親情的缺失,但是不回老家就可能造成現(xiàn)實中的輟學,這樣的人一點都不少。你看北京2013年末常住人口2000多萬,外來常住的人口是800多萬。我們注意到有這樣一個公益行為,北京農(nóng)民工子弟社區(qū)成長向?qū)в媱澣椭@些孩子,我們要連線一下它的負責人,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xié)會的副會長史柏年,史會長您好。 史柏年: 您好。 白巖松: 你們這個一個公益計劃能幫多少孩子能解決他們的什么問題? 史柏年: 我們幫助的孩子數(shù)量并不是很多,我們五個學校大概一年是150個左右的孩子,在大學里面招募志愿者,大學生,然后一對一的給這些家庭的孩子。 白巖松: 主要能幫這些孩子什么問題呢? 史柏年: 主要還是給他們一個指引,一個引導(dǎo),讓他們樹立一個生活的信心,然后是將來有好的一個發(fā)展的前景。八 白巖松: 您的建議面對那么多的可能到北京反而失學的孩子。 史柏年: 我的建議是這樣,一個是實際上中央已經(jīng)有政策,兩委組政策,以流入地管理為主,還有就是公辦學校吸納為主,因為流動到這里來,他們已經(jīng)離開家鄉(xiāng),確實流入地應(yīng)該解決他們的入學問題,應(yīng)該負起責任來,不然的話這些孩子失學確實會產(chǎn)生許多問題。 白巖松: 好,非常感謝您帶給我們的解析,也感謝你們所做的事情。90年的時候我們都參與到希望工作當中,覺得用錢能夠解決失學少年的失學問題,但是20多年后新的失學少年出現(xiàn)了,新的希望工程該是什么? |
相關(guān)閱讀:
- [ 06-26]旅客被拉客的哥擋道發(fā)牢騷 遭出租車司機群毆(圖)
- [ 06-16]15歲少年遭5名成年男子群毆 疑有公職人員參與
- [ 06-10]英醉酒女大學生群毆流浪漢 扒下褲子
- [ 06-10]英醉酒女大學生群毆流浪漢 扒下褲子
- [ 06-09]群毆老師,豈能“為高考不報警”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wù)/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wù))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luò)出版服務(wù)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wù)(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quán),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