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而事實上輟學之后的近兩年時間,她已經不怎么認識字了,封閉的生活里白天只有一只狗陪伴度過。 記者: 你想不想再去上學? 小娟: 不想。 解說: 就是在這間屋子里,一本本寫滿了密密麻麻文字的本子格外顯眼。 小娟: 這是我一直在記,這些都不是我記的。 記者: 這是誰記的啊? 小娟: 我爸,我知道選號,(但是)我不知道怎么選。我爸選好了,讓我去買。 解說: 四個本子里面記滿了彩票投注號碼,而父親買彩票的目的是為了給三個孩子上戶口。 小娟: 買老多了,中的幾率很小。我看我爸做夢都想中個大獎。 解說: 一張小小的彩票占據了這個本不富裕家庭的主要開支,小娟很想外出打工,家里人并不同意,除了擔心安全問題,還有一個原因是小娟三個姐弟都沒有戶口。 小娟媽媽 李女士: 攢夠了錢再回去,我想都攢不著錢,現在孩子念書收費又大,越讀越高了,我們一年一年老了,也掙不著錢了,就這樣慢慢來吧。 解說: 對于小娟來說,八年在首都的生活,卻從沒感覺到首都離她如此之近,她從沒去過天安門、長城。而對于未來她也沒有任何打算。 白巖松: 其實義務教育意味著必須的,如果他不能夠完成義務教育,從某種角度來說相關又涉及到了違法,當這個孩子在說到,你想上學嗎?我不想。對我的打擊比他失學本身其實還要大,我們來看他們失學的原因,父母打工無人管,沒有本地戶口,可選擇的學校少,大多輟學在家。同時也有個數據顯示,非京籍未成年犯罪占到了未成年人犯罪65.3%,這是相關的調查。90年的時候當時希望工程出臺,拯救希望的是第一批的那樣的長期以來存在的失學少年,輟學少年。當時他們失學的主要原因是窮,所以大家給希望工程捐款是了一個非常最牛的一個公益品牌,連鄧小平都捐款。但是現在事隔了20多年,突然又出現了新的城鄉接合部的這樣的失學的少年,原因就變得復雜了,其實不再僅僅因為是窮,比如說城鄉的差異,然后政策的轉軌期,父母出外打工,然后無法完成接續等等等等。接下來針對這個情況我們連線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佟主任您好。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 佟麗華: 巖松您好。 白巖松: 您怎么看待這個新的失學少年的人群,似乎給人的感覺好像更難解決。 佟麗華: 現在新的人群面臨著城鎮化的壓力,實際上來說這些孩子隨著父母到了城里,從父母的角度來說,客觀的說,我認為包括家庭教育,包括學校教育,重視有些家庭還不夠,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就是尤其在大城市,我們說外來的這些孩子,在入學的時候也確實存在現實的困難。 白巖松: 但是你看我們今天的節目的標題叫新“失學少年”期待新“希望工程”,在您的心目當中肯定也想過面對現在存在,現實中雖然很無奈,但是畢竟存在,而且不只在北京,很多城市都存在,您心目中的新希望工程是什么?去幫助這些孩子。 佟麗華: 總的來說我認為實際上來說,就是這類特殊的孩子,一個是在城里,我們說這些城中村的孩子,還有留守兒童的問題,總的來說發展方向還是兩個方向。一個是這些流出地的這些政府,從這些孩子流出地的政府也還是要加大義務教育的這種幫扶的力度,這是一方面,就是流出地來解決。另外就是流入地來解決,也就是城市的政府,也要為那些城市打工的父母,讓他們的孩子也能夠上的起學,從兩個角度都應該更加重視這個問題。 白巖松: 但是孩子的成長不等人,如果您說的這兩個新希望工程都需要很長的時間,現在正在失學的這批孩子該怎么辦呢? 佟麗華: 其實這個過程要說做起來并不復雜,總的來說實際上這些年來就是越來越多的外地,就拿北京為例,越來越多的外地的孩子可以在北京的一些公立學校讀書,這是一個我們看到的一個現象,但是從今年來看隨著國家對這種像北京這種特大城市發展的關注,就是尤其人口密集的關注,可能今年開始外地孩子在北京上學的難度進一步增加。在這種大的背景下,我們一方面從北京政府的角度來說,怎么能讓更多的父母在北京打工的,工作的這些孩子還要上的起學,我覺得這個從城市政府的角度來說,還要擔負這個責任,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流出地的政府也要擔負這個責任。 白巖松: 好,非常感謝佟主任帶給我們的解析,其實我們的確是非常著急,因為現在的孩子就是失學在家,而且處在義務教育這樣的范疇之內,接下來我們繼續去關注這個村子,因為問號依然存在。 學生: 抽出來的,只要打翻了就會給人。 解說: 這是奶西村孩子們最流行的游戲,放學后奶西村里的路邊到處都是這樣三兩一群,聚在一起玩卡片的孩子。 記者: 你花多少錢買的? 學生: 五毛錢20多張。 |
相關閱讀:
- [ 06-26]旅客被拉客的哥擋道發牢騷 遭出租車司機群毆(圖)
- [ 06-16]15歲少年遭5名成年男子群毆 疑有公職人員參與
- [ 06-10]英醉酒女大學生群毆流浪漢 扒下褲子
- [ 06-10]英醉酒女大學生群毆流浪漢 扒下褲子
- [ 06-09]群毆老師,豈能“為高考不報警”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