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鹽城7月2日電 (景美 陳景喜)結束了五十多年的“黑戶”生活,拿到屬于自己的戶口本和身份證,長期在新疆打工的江蘇大豐籍居民束國華和妻子沈月紅,長舒一口氣。2日,老束高興地說,可以堂堂正正買回新疆的火車票了,再也不用膽顫心驚來回兩地了。 束華國1957年出生于江蘇大豐縣大道公社聯盟大隊第六生產隊(即現在的大豐市大中鎮恒南村三組),妻子沈月紅比他小兩歲,夫妻倆都是文盲,沒有辦過戶口,沒有自己的身份證,也沒有領取結婚證,手里只有一本紅色皮面手寫戶口本。 1983年,夫妻倆在別人的介紹下,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七團農場打工,一去便是31年。由于沒有身份證,晚上放了工,夫妻倆便蝸居在宿舍里。“我們都怕出去的時候被查”,束華國這樣說。 “現在辦理手機卡都得用身份證,我們辦不成手機,每次和家里的親戚聯系,都是借工友的手機”,束國華說,出去的31年,他們偶爾也回老家看看,每次坐車都膽顫心驚,生怕被查身份證。為了“躲避”被查身份證,夫妻倆大都會選擇送貨回江蘇的卡車,“別人到家可能只要兩三天,可是我們都要一個多星期……” 據了解,由于束國華1983年便外出打工,當時沒有留下聯系方式,公安機關在辦理第一代居民身份證核對戶口過程中因無法與束國華聯系核實,而導致束國華一家的信息被遺漏。 “這種情況在大豐本地還是比較少的。”大豐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副所長陳景喜說,今年6月民警在進村入戶時了解到束國華的情況后,派出所立即制定了一套詳細的調查解決方案。民警通過調查、走訪、查閱1983年戶籍登記檔案、發函至束國華打工所在地派出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阿拉爾市瑪灘派出所)、上報上級部門,終于恢復了束國華夫婦戶籍登記。 “我以為我一輩子都只是個‘黑戶’,這下好了,我終于可以堂堂正正的走出家門、辦理手機卡、買回新疆的火車票了……”束國華說。(完) |
相關閱讀:
- [ 04-29]東山前樓鎮181艘夫妻船告別無戶口時代
- [ 03-22]宦溪中學女生無戶口 民警多方查證幫忙落戶
- [ 03-07]6月底前泉州5類無戶口群眾 可到派出所申請落戶
- [ 02-20]即日起至6月 廈門泉州5類無戶口者可落戶
- [ 02-20]廈門警方:5類無戶口者即日起到6月底可辦落戶
- [ 10-29]養女18年無戶口,法外能否容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