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育兒論壇里,有些家長紛紛表示自己即將要“升級”了,兩個月后,他們的孩子就將背上書包,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那么,他們該怎樣好好利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讓自己的寶貝能盡快適應這一角色轉換呢?華東師大學前教育系專家王順妹在此為家長貢獻了三個“錦囊”。 認字是“浮云”應強化看圖講述的重要性 在學前教育中,很多家長往往會以自己的孩子認識多少字為驕傲。殊不知在孩子即將接受的小學語文教育中,難點可從來都不在認字上。 王順妹表示,小學語文課程的關鍵核心歸根到底在于閱讀——即看圖講述。對于年紀尚幼的幼兒園小班學生來說,他們基本都可以做到看一張圖,描繪出自己的理解,比如畫面上描繪了什么,時間、地點、人物的表情和衣著、周遭的環境等,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界的拓寬,孩子慢慢可以看圖講故事、寫句子等,而這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內容。所以,在銜接過程中,家長要學會“隨文識字”,可以平日里多拿一些幼兒繪本,或者小學課本來給孩子講故事,讓他們慢慢熟悉書本這樣的載體,孩子聽懂了,產生興趣了,這時候自然而然地就認識文字了。 算術不可怕在游戲中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 進入小學后,數學作為三門主科中唯一的理科,承載著一項重要的使命——鍛煉孩童的邏輯思維能力。王順妹指出,家長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可以多采用一些游戲或者口述應用題,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接觸數學。打個比方,家長可以拿出10個小橘子和孩子分著吃,讓孩子明白10個橘子可以分成2個和8個、3個和7個、4個和6個等,這就是十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和原型,就算上升至百位數、千位數,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也是不變的。有些家長教孩子學算術時喜歡灌輸式教學,這些做法的不科學之處就在于家長沒有考慮到孩子這個年齡段的興趣和特點,更多地代入了自己的習慣和想法,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并且錯誤的印象一旦印刻下來,很難糾正。學前階段,家長要多以數數字、分水果、拍皮球、購物等方式讓孩子逐漸認識數學的概念,這遠比光做題“接地氣”得多。 |
相關閱讀:
- [ 06-26]交通銀行莆田分行公共教育區展示
- [ 06-26]外媒:美國大學生“貶值” 教育競爭政治化
- [ 06-26]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答問: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五年增5倍
- [ 06-26]安溪縣召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會議
- [ 06-26]蔣介石曾孫不改大炮本性 稱臺教育制度“太失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