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幸存者講述被迫害經歷:當時饑餓死亡是正常現象
2014-06-26 06:59:43??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藍曉梅 李艷 |
分享到:
|
德國對歷史負有責任,這種責任永遠不會停止 被采訪者之一耶胡達·培根來到了新聞發布會現場。他說,自己從小就有迫切愿望,把在奧斯維辛和其他集中營看到的和經歷的都記下來。“我接受采訪想要傳達的信息是,希望悲劇永遠不再發生。” 培根1942年被遣送至特蕾莎集中營,1943年12月來到奧斯維辛集中營,直到1945年才最后離開集中營。在采訪中,培根臉上一直帶著微笑,顯得輕松而又安詳。 72個采訪,平均時長3個小時,最長達8個小時。視頻記錄的不只是72個人的悲慘經歷,更是1000多萬被無辜屠殺的猶太人等的血淚史,是對那段歷史的活生生記錄。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基金會會長烏韋·諾伊梅克爾對本報記者表示,對受害者來說,敘述這段歷史是一種自我突破。一直以來,很多受害者都不愿意或者不能夠去說這些經歷。以往在紀念碑信息中心展出的都是納粹分子滅絕猶太人等的資料,這些采訪講述的則是幸存者的故事,他們是對展覽內容的豐富和補充,將成為信息中心的珍貴寶藏。 諾伊梅克爾說,德國對歷史負有責任,這種責任永遠不會停止。他認為,這些材料可以讓學生和年輕一代接受更好的歷史教育。他們沒有經歷過這段歷史,也沒有機會與經歷這段歷史的幸存者對話,這些視頻材料,為他們學習和回顧這段歷史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本報柏林6月25日電) 德國是這樣反思歷史的(鏈接) 為防止二戰歷史重演,德國對二戰和納粹歷史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刻反思,并利用法律、教育、公共機構、政要參加紀念活動等形式來保證這種反思一直進行。 根據1994年9月聯邦議院通過的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德國禁止使用納粹的各種標志、口號和敬禮儀式,并禁用任何具有納粹象征的標記符號、標語和徽章。而對同情納粹、對猶太人進行誹謗、攻擊和惡意傷害者,或宣揚種族歧視、否認納粹大屠殺罪行者,可依法判處3至5年徒刑。 為讓下一代反思和銘記這段歷史,德國法律規定了反思納粹歷史在歷史教材中的最低比例。柏林市當代史教學大綱專門強調“納粹獨裁”這一主題為必修內容,要求學生深入了解德國如何走向納粹獨裁,探討和評價納粹是如何走上滅絕歐洲猶太人之路的,反思德國社會當時為什么會出現如此野蠻的狀態。 德國大量紀念大屠殺受害者的紀念碑、資料中心、博物館,都是學生們通過詳實的歷史資料進行反思歷史教育的重要機構。學校也會定期組織學生參觀這些機構。 在這些宣傳教育的影響下,德國人對歷史問題都有著誠懇深刻的反思。只要觸及歷史問題,德國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承認本國在歷史上犯下的錯誤,以及應該永遠為此承擔責任。 隨著幸存者一代逐漸老去,親歷這段歷史的人將越來越少。如何把對這段歷史的經歷傳承下去,成為德國反思歷史的重點。柏林市曾組織學生自制視頻短片,讓學生通過表演來再現一些納粹進行迫害的場景。通過這種表演,學生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當時的生存狀態。 本報記者 黃發紅攝 |
相關閱讀:
- [ 07-07]美婦女為二戰幸存者編食譜 只為連接記憶咀嚼歷史
- [ 06-25]豪華品牌開辟高性能車第二戰場
- [ 06-16]大阪市長稱美軍二戰時將法國女性做慰安婦
- [ 06-13]德國引爆二戰美軍空投炸彈 300人疏散場面震撼
- [ 06-10]美國務卿在法國海濱小城尋根 追憶家族二戰經歷
- [ 06-10]二戰最后"風語者"去世 用納瓦霍語編軍事密碼(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