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成熱點 中國市場在全球保持強大吸引力
2014-06-18 06:53:3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改革紅利惠及外資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大量外商投資,這帶來了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使得外資持續不斷從中國經濟發展成果中獲利。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結構改革不斷深入,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外資企業未來還將受惠于中國經濟改革的紅利。 “中國市場具有很好前景,跨國公司對中國是戰略性布局,任何國家都不會忽視。即使像世界500強這樣的大企業有所虧損,都不會輕易撤出中國。”在白明看來,改革開放初期,外資企業謀求的是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主要依靠加工貿易獲利,但現在這方面盈利的空間越來越小。未來,中國的戰略新興產業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一個突破口,尤其是節能環保、生物工程、電子信息化等方面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外資企業在這些領域仍有廣闊前景。 “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等很多政策措施都是有利于外商來中國投資服務業發展的。”沈丹陽表示,中國政府從上到下都一直在不斷努力改善營商環境,商務部日前決定開展為期3個月的規范優化外商投資審批試點工作,內容包括縮短審批時限、簡化申報程序、簡化申報文件等,探索進一步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規范審批行為的有益做法,為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提供經驗。下一步,商務部還將繼續協調推動有關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擴大市場準入,完善投資環境,繼續增強我國對外資的吸引力。 中國失去吸引力沒根據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中國企業競爭力的增強,外資企業也必須盡快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那些只是依靠過去的經驗進行投資,在遇到中國市場挑戰的時候,就把責任歸咎于中國投資環境下降的外資企業自己應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沈丹陽表示,包括歐盟企業在中國投資遇到的一些問題,也是中國政府正在致力于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大多數不是新問題,同時這些問題也是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所共同面臨的問題,有很多問題實際上趨于好轉而不是相反。他強調:“有一些媒體由此得出結論說中國的市場正在失去吸引力,我認為是站不住腳的。” “這種說法的目的更多是為了壓制中國,他們所謂的吸引力就是想繼續在中國享受超國民待遇。”白明表示,外資企業以前在中國繳納的所得稅很低,但是2008年所得稅并軌后,外企不再享有超國民待遇。從公平競爭的角度看,外資企業和中國企業應當同等對待。實際上,外資企業在中國仍然有很大的發展機會,包括電信、汽車在內的許多歐盟企業,在中國已經占據了大量的市場。因此,所謂中國失去吸引力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本報記者周小苑 |
相關閱讀:
- [ 06-05]中國市場已成全球零售商在亞太地區擴張首選
- [ 05-31]美媒:中國市場爭奪戰導致全球乳品價格急跌
- [ 05-22]以色列計劃擴大中國市場擬推出簽證優惠政策
- [ 05-15]在線效果類廣告巨頭Criteo發力中國市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