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伊拉克緊張形勢升級危局難破 新華俄巴格達6月12日電(記者尚樂)伊拉克安全部隊12日擊退了反政府武裝對東部迪亞拉省的進攻,但反政府武裝繼續(xù)從北部和西部向首都巴格達推進。此前,反政府武裝已經占領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 分析人士指出,伊安全部隊想要收復失地,面臨著重重困難。 反政府武裝長驅直入 據報道,占領摩蘇爾的是屬于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武裝,他們從6日開始與伊安全部隊爆發(fā)了激烈沖突。 10日,巴格達派來的指揮官下令其部隊撤出摩蘇爾,反政府武裝隨后跨過底格里斯河,完全占領了位于尼尼微省的這一北部重鎮(zhèn)。伊拉克議會議長努杰菲甚至稱,“整個尼尼微省已落入武裝分子手中”,安全部隊逃離時“將武器和裝甲車都丟棄在大街上”。 武裝沖突導致大量當地平民流離失所,當地居民還面臨醫(yī)療資源、飲用水及食品短缺等問題。國際移民組織11日發(fā)表公告稱,摩蘇爾市內及周邊約50萬平民逃離家園。 有分析人士認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能夠占領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對什葉派主導的伊拉克政府是一次重大打擊,這不僅展示了反政府武裝的強大實力,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遜尼派在對抗什葉派政府問題上形成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 伊安全部隊實力受質疑 在占領摩蘇爾后,反政府武裝繼續(xù)向其他地區(qū)擴張,11日攻占了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侯賽因的家鄉(xiāng)、薩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并向首都巴格達逼近。 什葉派占多數的伊安全部隊在與反政府武裝的交戰(zhàn)中節(jié)節(jié)敗退,其戰(zhàn)斗力遭到普遍質疑。 2003年的伊拉克戰(zhàn)爭打破了該國的政治格局,長期被壓制的什葉派成為主導力量,而之前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遜尼派則被不斷地“邊緣化”,這在安全部隊構成和處境方面也有所體現(xiàn)。 總的說來,伊拉克軍隊和聯(lián)邦警察在遜尼派地區(qū)與當地居民的關系一直比較緊張,難以得到當地民眾支持。有分析認為,由于有不少安全部隊成員是由原來的什葉派民兵收編而來,大多仍聽命于什葉派黨派,因此缺乏誓死保衛(wèi)遜尼派地區(qū)的決心,所以在與反政府武裝的交戰(zhàn)中表現(xiàn)不力。 破解危局面臨難題 摩蘇爾10日被反政府武裝占領后,馬利基宣布在全國實施最高警戒,同時呼吁伊拉克議會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tài),以應對恐怖組織威脅。但由于未達到法定出席人數,議會取消了原定12日上午召開的討論此事的緊急會議。 觀察人士認為,反對馬利基的政治派別為了避免他獲得更大權力,不會同意全國進入緊急狀態(tài)。 為解決摩蘇爾危機,馬利基已召集部長會議進行討論,但沒有公布實質性的解決方案。分析人士指出,伊安全部隊想要收復失地,面臨著重重困難。 首先,伊國內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宗教矛盾由來已久,遜尼派普遍對什葉派政府及其政策不滿,在北部遜尼派聚居區(qū),遜尼派武裝組織在一定程度上會得到當地居民的同情;其次,伊拉克大選結果公布后,各政治派別攻訐不斷,難以在打擊反政府武裝問題上形成一致步調;第三,伊安全部隊內部存在管理不善、貪污腐敗等諸多問題,導致一些隊伍的武器裝備落后、作戰(zhàn)水平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