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資金投向實體 盡管再次發生“錢荒”的風險已經不大,但仍要積極預防“錢荒”向實體經濟蔓延。對此,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在落實好已有政策的同時,深化金融改革,用調結構的辦法,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疏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血脈”。要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規范同業、信托、理財、委托貸款等業務,清理不必要的資金“通道”、“過橋”環節,縮短融資鏈條。還要優化融資結構,堅持有扶有控,加大對國家重點建設、企業改造、服務業等的支持。 “當前融資難、融資貴已成為困擾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除了與企業自身有關,也與金融市場發展的不規范有關,其中一些同業、信托、理財等銀行業務演變成錢生錢的游戲,導致企業融資水平的水漲船高。”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此次國務院會議明確規范同業、信托等業務,意在打通融資通道,拉低融資成本,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血脈更加通暢。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必須要堅持‘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取向。”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紀志宏說,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需要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做支撐,央行接下來將從總量和結構兩方面著手,首先穩定融資總量,同時加強信貸政策引導,優化融資結構,對“三農”、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重點領域和行業著重支持。 “定向降準”瞄準“三農” 事實上,針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扶持,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大“定向降準”措施力度,對發放“三農”、小微企業等符合結構調整需要、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實體經濟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適當降低準備金率。與央行在4月25日宣布的“定向降準”相比,此次“定向降準”的結構、導向政策更加明確。 “‘定向降準’屬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正向激勵舉措,與‘全面降準’相比,它更具有針對性,有利于將金融資源更好地投放到“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從而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紀志宏表示,此舉既能增加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又能降低“三農”、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也能起到一定的穩增長作用,從而在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協同并進中穩增長。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定向降準”政策的初衷很好,如果能把資金流向定在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同時確保資金不外流或流向樓市等,將會給實體經濟帶去利好,不過這要靠進一步出臺政策和細則來保障。 本報記者 周小苑 |
相關閱讀:
- [ 04-11]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