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晚12點,北京義務教育入學服務平臺信息采集通道關閉了,這宣告著為期一個月的小學入學信息集中采集工作結束。按照《北京市教委關于我2014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小學入學必須參加信息采集才能完成入學、錄取和建檔。為什么今年北京市要統一建檔?對于家長們來說,這個政策對于孩子未來入學又有什么樣的影響?在北京上小學,變難了,還是變容易了?政策又是否會在其他城市也實行來開呢?
6歲,義務教育的起點。根據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地方各級政府應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但這句話,在全國大中城市的實踐中,卻是一道比奧數還復雜的思考題。昨天下午5點,北京市今年首次在16區縣聯網、對小學入學適齡兒童進行的網上信息采集截止。這一步,被家長們稱為是“孩子升學前最為關鍵的一步”。“關鍵”,首先在于它的唯一性。
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登記以后,系統會給每個學生分配一個唯一的預登記號。同時在登記的系統當中,也會采集學生的身份證號。這兩個號都是唯一的,所以說一個學生只能在自己的戶籍所在地來進行入學的登記。
這也就是說,要想今年在北京上小學,必須完成信息采集。完成之后,網絡會生成一張信息表格,右上角的就是預登記號,一人一號,號碼唯一。
樊女士:像往年吧,你的孩子可以填兩次。你既可以報了豐臺區的,也可以報一下西城的。到時候選擇的時候,你看你怎么填報了。但是像今年呢,他要求你一個身份證號你只能對應西城,或者你只能對應豐臺。比如我現在填了西城,然后我又想到豐臺讀書了。你就要到網上去把你在西城的那個給撤下來,然后再填一個豐臺的申請。
這是北京的樊女士,兒子有北京戶口,今年升小學。她的煩惱,是跨區擇校變難了。一邊是“就近入學”萬一“就”個差學校的擔心,一邊是跨區找個好學校要遞條子找門路的無助。但如今,后一條路幾乎被堵死。
樊女士:等于就是只有區教委能決定,你想跨區想調劑什么的。原來是跟小學校長商量一下就能定了的事,現在是大家要找人,都說那你直接去找區領導,你只要能找到區領導,能找到領導班子的成員,你就能那個怎么怎么樣。
以往學校可以直接給學生建檔,校長對錄取有較大的權利,這也導致不少校長甚至提前幾個月就開始赴飯局、收條子。如今市教委收回學校建檔權,從這個意義上,大大降低了跨區擇校的暗箱操作和學校自主錄取的機會。找校長,沒用了。但是新的問題來了,區領導的權力,誰來約束呢?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最關鍵的就是整個信息系統是公開的,要引入專業的第三方監督。教委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為某些有權的人、有錢的人的孩子提供方便。
有北京戶口的孩子家長,尚且擔心的是學校夠不夠好,而非北京籍孩子的家長,則連能不能留京入學都不敢肯定。因為新的政策要求實行“五證審核”才可以填報信息。那么,這五證分別是哪五證?它又是如何讓非京籍孩子的上學變得尷尬?
一個月前,北京市出臺“五證審核細則”,作為孩子信息采集的前提。這五證是:在京務工就業證明、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全家戶口本、在京暫住證和戶籍所在地無監護條件證明。
非京籍孩子家長段先生:它不五個證嘛,最難辦的其實是倆。一個是暫住證,他要求夫妻雙方都要有暫住證。但是,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在北京打工他不辦暫住證。第二條難辦的是務工證。必須夫妻雙方都在某個區務工,而且這兩個單位必須都得在你那個暫住證的那個區。條件又苛刻了,第三個是你還必須得交社保,他很多單位,尤其是打工人員,他不是正規單位,那些小微企業他本身就沒有這個社保登記證,他沒法給你上社保。就是,基本上有80%的人,沒戲。
這是來北京打工的段先生,兒子沒有北京戶口,今年升小學。他的煩惱是,根本連證都湊不齊。因為五證審核的要求剛剛出來,而信息采集又已經截止,很多家長都還來不及辦理。
記者:這個是不是信息出臺的太近了?
段先生:五月份才出了,五月三號問的時候都沒有人搭理你,這都沒有人知道這個政策。等你五月十來號的時候,已經知道這個政策的時候,你再去辦以前的這幾個證,就一條暫住證就能卡死你了嘛。
記者:沒有通過的話,接下來的選擇?
段先生:沒了,你只能回原籍注冊。因為昨天我看報紙上登的是北京市教委的還出來明確了,如果五證不全的話,是絕對不能在北京入學的。
信息采集結束前一天,北京市教委在微博發布十大熱點問題的回應。其中提到,在教育資源相對緊張的條件下,將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教育的權利。但戶籍所在地政府有責任接收回鄉就讀的學生并解決學籍的問題。這意味著,證不齊的在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只有一條路,回戶籍所在地讀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儲朝暉建議:
儲朝暉:我覺得一定要依據實際情況,各個區縣做好統計,有多少非京籍的孩子,他們屬于一些什么情況,他們的問題應該怎么解決。一個基本的準則就是,要讓孩子總是有學上。
不管是樊女士還是段先生,不管是北京籍還是非京籍,網上信息采集都將對孩子的入學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根據預測,北京今年小學入學人數將達到17.6萬,比去年再增加1萬人。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提到,到2015年,也就是明年,19個大城市所有縣100%的小學劃片實現就近入學。儲朝暉認為,教育均衡化仍是就近入學的治本之策。
儲朝暉:像北京這樣把入學完全用計劃的方式控制起來,這個在其他的省市還沒有。因為北京的一個特殊情況,就是入學的比較多,擇校的情況比較突出。我倒是認為還應該用更大的精力去解決教育資源均衡問題。一定要把它有效的結合起來。
(記者 丁飛 實習記者 陳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