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晚12點,北京義務教育入學服務平臺信息采集通道關閉了,這宣告著為期一個月的小學入學信息集中采集工作結束。按照《北京市教委關于我2014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小學入學必須參加信息采集才能完成入學、錄取和建檔。為什么今年北京市要統一建檔?對于家長們來說,這個政策對于孩子未來入學又有什么樣的影響?在北京上小學,變難了,還是變容易了?政策又是否會在其他城市也實行來開呢? 6歲,義務教育的起點。根據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地方各級政府應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但這句話,在全國大中城市的實踐中,卻是一道比奧數還復雜的思考題。昨天下午5點,北京市今年首次在16區縣聯網、對小學入學適齡兒童進行的網上信息采集截止。這一步,被家長們稱為是“孩子升學前最為關鍵的一步”。“關鍵”,首先在于它的唯一性。 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登記以后,系統會給每個學生分配一個唯一的預登記號。同時在登記的系統當中,也會采集學生的身份證號。這兩個號都是唯一的,所以說一個學生只能在自己的戶籍所在地來進行入學的登記。 這也就是說,要想今年在北京上小學,必須完成信息采集。完成之后,網絡會生成一張信息表格,右上角的就是預登記號,一人一號,號碼唯一。 樊女士:像往年吧,你的孩子可以填兩次。你既可以報了豐臺區的,也可以報一下西城的。到時候選擇的時候,你看你怎么填報了。但是像今年呢,他要求你一個身份證號你只能對應西城,或者你只能對應豐臺。比如我現在填了西城,然后我又想到豐臺讀書了。你就要到網上去把你在西城的那個給撤下來,然后再填一個豐臺的申請。 這是北京的樊女士,兒子有北京戶口,今年升小學。她的煩惱,是跨區擇校變難了。一邊是“就近入學”萬一“就”個差學校的擔心,一邊是跨區找個好學校要遞條子找門路的無助。但如今,后一條路幾乎被堵死。 樊女士:等于就是只有區教委能決定,你想跨區想調劑什么的。原來是跟小學校長商量一下就能定了的事,現在是大家要找人,都說那你直接去找區領導,你只要能找到區領導,能找到領導班子的成員,你就能那個怎么怎么樣。 以往學校可以直接給學生建檔,校長對錄取有較大的權利,這也導致不少校長甚至提前幾個月就開始赴飯局、收條子。如今市教委收回學校建檔權,從這個意義上,大大降低了跨區擇校的暗箱操作和學校自主錄取的機會。找校長,沒用了。但是新的問題來了,區領導的權力,誰來約束呢?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最關鍵的就是整個信息系統是公開的,要引入專業的第三方監督。教委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為某些有權的人、有錢的人的孩子提供方便。 有北京戶口的孩子家長,尚且擔心的是學校夠不夠好,而非北京籍孩子的家長,則連能不能留京入學都不敢肯定。因為新的政策要求實行“五證審核”才可以填報信息。那么,這五證分別是哪五證?它又是如何讓非京籍孩子的上學變得尷尬? 一個月前,北京市出臺“五證審核細則”,作為孩子信息采集的前提。這五證是:在京務工就業證明、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全家戶口本、在京暫住證和戶籍所在地無監護條件證明。 非京籍孩子家長段先生:它不五個證嘛,最難辦的其實是倆。一個是暫住證,他要求夫妻雙方都要有暫住證。但是,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在北京打工他不辦暫住證。第二條難辦的是務工證。必須夫妻雙方都在某個區務工,而且這兩個單位必須都得在你那個暫住證的那個區。條件又苛刻了,第三個是你還必須得交社保,他很多單位,尤其是打工人員,他不是正規單位,那些小微企業他本身就沒有這個社保登記證,他沒法給你上社保。就是,基本上有80%的人,沒戲。 這是來北京打工的段先生,兒子沒有北京戶口,今年升小學。他的煩惱是,根本連證都湊不齊。因為五證審核的要求剛剛出來,而信息采集又已經截止,很多家長都還來不及辦理。 記者:這個是不是信息出臺的太近了? 段先生:五月份才出了,五月三號問的時候都沒有人搭理你,這都沒有人知道這個政策。等你五月十來號的時候,已經知道這個政策的時候,你再去辦以前的這幾個證,就一條暫住證就能卡死你了嘛。 |
相關閱讀:
- [ 05-29]北京15萬人參加小學入學信息采集 非京籍58274人
- [ 05-29]北京15萬余孩子參與入學信息采集 近四成非京籍
- [ 05-23]南寧警方開展夜查統一行動 打擊黃賭毒
- [ 04-30]北京幼升小入學明起采集信息 回應學區房炒作(圖)
- [ 11-19]臺港澳籍船員信息采集在廈可“隨到隨辦”
- [ 10-24]深圳皇崗口岸自助查驗信息采集點一周受理逾千人次
- [ 10-12]福建省教職工基礎信息采集 上報截至11月10日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