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民政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已在房山試點對困境兒童及困境家庭兒童進行分類分層次救助,預計在兩年內完成數據摸底及制度設計。同時,本市推行20年的農村家庭寄養,也將向城市家庭寄養“升級”,相關寄養標準正在制定。 □試點 擴大困境兒童救助范圍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紅兵介紹,今年,房山區將啟動兒童福利分類保障試點,試點核心探索構建“一普三分”的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分類保障制度。一普即適度普惠制度,三分即分層次、分類型、分標準。 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試點經驗是將兒童群體分為孤兒、困境兒童、困境家庭兒童、普通兒童4個層次,分層分類由當地政府給予不同的福利待遇。同時,堅持困境兒童優先,在制定政策規劃、提供福利服務等方面,優先考慮困境兒童的利益和需求。具體來說,就是擴大兒童福利保障范圍,重點圍繞困境兒童和困境家庭兒童進行分層、分類、排序和定位,進行政策項目設計和組織實施。 據了解,困境兒童主要是指重病、重殘、流浪兒童,困境家庭兒童是指父母沒有撫養能力、重殘重病、被強制戒毒或長期服刑在押、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無法撫養等家庭的兒童。 “兒童福利救助類似于金字塔,以前的兒童救助主要針對金字塔的塔尖——福利院的棄嬰、孤兒,但其實更多的孩子未能包括其中。”李紅兵說,房山試點困境兒童救助,顯示對兒童的救助已由塔尖開始擴展到下一層——更廣大的困境兒童,“它對應著一個更加完善的、針對包括重病重殘流浪兒童在內的基本兒童福利制度的建立。” 去年6月,南京2名女童因父親服刑、母親吸毒而無人照管,被發現時已活活餓死家中。此次房山的試點也意味著,南京幼童被餓死的慘劇或將不再出現。李紅兵介紹,目前房山正在開展困境兒童的摸底調查,預計兩年內完成摸底和制度設計,并將推行試點。 □轉變 城市家庭寄養將出標準 據了解,北京市農村家庭寄養從上世紀90年代推行至今,已近20年,曾被民政部稱為“北京模式”在全國推廣。 李紅兵介紹,當時兒童福利院的床位數不能滿足孤兒的養育需求,農村家庭寄養的出現,緩解了機構的壓力,也為孩子的成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5月初,民政部就《家庭寄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規定,寄養家庭寄養兒童不得超過2人,且無未滿6周歲兒童,對寄養家庭的人均住房面積、人均收入水平、健康條件及家庭關系等均進行了詳細規定。 李紅兵表示,該意見里吸納了北京家庭寄養的一些經驗,也明確了北京家庭寄養的方向。 “現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孤兒傳統的重養已經向重育轉變,而且是著重孩子全面的教育發展,這也就使得家庭寄養需要調整。”李紅兵說,今后,家庭寄養將由農村向城市轉化,城市寄養家庭的自身要求、經濟狀況、家長受教育程度等相關標準都會有所提高,目前針對城市家庭寄養的具體標準正在制定中。 據了解,從2009年起,本市寄養在農村的孤兒已開始陸續被接回兒童福利院,并根據成年孤兒安置政策進行了安置。到目前,已有143名成年孤兒獲得安置。 不過,對于城市家庭寄養何時開始推行,民政部門并未給出具體的時間表。 李紅兵同時表示,收養是孤兒養育的最好方式,這種方式可使得孩子更早地回歸家庭,享受到親情的溫暖,今后民政部門也將采取措施,鼓勵和推進家庭寄養轉為收養。 □不足 設施欠缺護理人員不足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的兒童福利政策尚不完善,兒童養育模式也需要探索革新和規范。 目前,各區縣的兒童福利機構建設滯后,配套設施普遍欠缺,服務功能單一,部分區縣尚未建立獨立運作的兒童福利機構,未列入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未解決其獨立的事業單位法人身份和基本人員編制。 最重要的是,兒童福利機構專業技術人員不足,孤殘兒童護理員配置比例偏低,特教人員、社工以及康復、醫護人員缺乏。 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處長李邵純說,目前全市兒童福利機構一線的兒童護理員有200名左右,護理員和孤殘兒童的比例基本在1:10左右,相當于一個護理員要照顧10個孤殘兒童。而按照發達國家的相關測算,這個比例應該在1:3至1:5才是最合適的。 李邵純說,兒童護理隊伍的整體薪酬待遇偏低,也導致護理員的流動性大,這個隊伍如何穩定、薪酬上升機制、晉升機制等目前民政部門正在研究。 此外,北京市已率先開展了兒童護理員培訓班,并開辦了兒童福利院院長和管理員培訓班,提升一線隊伍的素質。 □探訪 房山首創“類家庭”式養育 昨天,今年新建成的房山區兒童福利院成立愛心基地,為社會力量參與、捐贈兒童福利工作搭建平臺。而該福利院最大的創新在于創新了兒童集中養育方式,“我們盡最大可能給予孩子家庭的溫暖,在福利院里設立了類家庭式的兒童養護模式。” 據了解,房山兒童福利院位于房山青龍湖鎮豆各莊村,總建筑面積4083㎡,建筑主體為三層,總床位數100張。內設殘疾兒童養育中心、特殊教育中心、康復中心和醫療中心等,達到區縣級兒童福利機構一流水平。 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與傳統的福利院不同,該院內在兒童居住區內按照普通家庭的格局,在樓內劃分了客廳、臥室、學習室、游戲室等,而客廳的布置包括沙發、電視,綠色植物等等,茶幾上還有各種水果、零食。 房山兒童福利院院長耿紅梅介紹,福利院共有60多個孩子,98%以上是重殘重病兒童,除去腦癱孩子、嬰兒外,福利院將正在上學以及有認知能力的18個孩子,分到了3個大家庭里,“每個家庭有一個男職工和一個女職工,擔任爸爸媽媽的身份,孩子們則以兄弟姐妹相稱。” 據了解,這個家庭盡可能按普通家庭孩子的成長方式來照顧孩子,“每天晚上爸爸媽媽會輔導功課,周末帶他們去超市、逛街,節假日會去旅游、采摘等等。” 同時,“家長”們也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讓孩子自己收拾臥室等。 耿紅梅說,通過這種類家庭的養育方式,將可讓孩子們有一個健康的情感發育,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北京市民政局負責人表示,這種類家庭養育模式也將在其他兒童福利機構進行嘗試,對于集中養育的孤兒們來說,“類家庭養育今后會是主推的方向。” □數說 12萬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紅兵介紹,目前本市常住兒童200萬,其中戶籍兒童約有157萬,按照抽樣調查的比例,困境兒童應為8%。據此測算,本市戶籍的困境兒童應該有12萬多。 2000人 目前,北京共有兒童床位約1800張,全市福利機構孤兒棄嬰約2000人。 16所 16所兒童福利機構中,包括市屬兒童福利院3所(含北京SOS兒童村)、區縣兒童福利機構13所。13所區縣兒童福利機構中,具有獨立法人性質的兒童福利院7所,還有借助社會福利院設施建設、尚未獨立運作的兒童福利部6所。 京華時報記者陳蕎京華時報制圖楊佳寧 |
相關閱讀:
- [ 05-30]李克強幫孤殘兒童做康復訓練獲贈彩筆畫
- [ 05-30]央視少兒頻道隆重推出兒童系列劇《奇妙小鎮》
- [ 05-30]“生育關懷攜手行 福建三明蘇區行”關愛梅列區留守兒童
- [ 05-30]順昌:把愛心送給智障兒童
- [ 05-30]泰寧:愛心媽媽“粽”動員 留守兒童“樂”六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