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30日電 (健康頻道 袁野)5月29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婦幼健康服務司司長張世琨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單獨二胎政策落地后每年大約要增加200萬新出生人口,衛計委將推出十大舉措應對婦幼健康工作挑戰,解決“一床難求”等問題。屆時將強化助產士、兒科醫師、護士等緊缺人員的崗位配置。在職稱評定、薪酬分配方面,也要對婦產科、兒科的醫師、助產士和護士等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同時,還將啟動大學本科助產專業招生試點工作,從源頭上解決助產士后繼乏人的問題。 針對疫苗安全問題,衛生計生委表示目前我國未出現因疫苗質量問導致兒童接種異常反應。此外,社會資本有望承接公立醫院特需服務。 十項新舉措解決床位、助產士供不應求問題 發布會現場,有媒體表示,在單獨兩孩政策實施之后,有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產科床位“一床難求”的現象,王國強表示,調研時發現“一床難求”的現象的確普遍存在。這方面也給婦幼保健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單獨兩孩實施以后每年大約要增加的200萬新出生人口不是一下子出現,一定要做好預案,特別是針對單獨兩孩的家庭,大多數可能都是高齡的產婦。國家衛生計生委為此制定了《關于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婦幼健康工作的指導意見》,解決產科面臨的挑戰。 據張世琨介紹,國家衛生計生委將要下發的《關于做好新形勢下婦幼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為應對單獨兩孩政策實施提出了十項措施要求。除了上述加強配備婦幼技術服務人員外,另外還包括落實領導責任,做好預案準備,加強服務設施建設,提供便民服務。強化服務監管,包括要嚴格控制剖宮產率,積極倡導母乳喂養等。此外還包括加強高危管理、強化出生缺陷防治,建立預警機制等。 再談乙肝疫苗:我國未出現因疫苗質量問導致兒童異常反應 去年11月份,媒體報道18例乙肝疫苗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病例,引發乙肝疫苗接種致死風波,這一事件入選2013十大公共衛生熱點新聞。而今年1月17日,國家衛計委、國家食藥監總局聯合發布消息稱,除1例重癥(已康復出院)外,其余17例嬰兒死亡病例均已明確與接種疫苗無關,甚至連不良反應都談不上。 “出現接種過程中異常病例的反應,不能簡單地說是疫苗質量的問題。”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毛群安在發布會上再次針對媒體對疫苗質量問題的疑慮表態,國家每年投入巨資來開展兒童計劃免疫工作,在大量的接種疫苗過程中,由于個體的差異問題,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可能會出現一些疫苗的異常反應。 毛群安談到疫苗質量時表示,我國這么多年來,在接種兒童計劃免疫的疫苗,還沒有發生過因為疫苗質量問題而出現了兒童的異常反應。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和我國在實際接種過程中的數據差不多,就是說它有一定比例的異常反應。這個異常反應的主要原因,是有一些孩子對這個疫苗過度敏感,就會出現一些異常反應。我國對于疫苗接種過程中出現異常反應會及時救治,并有相應的補償政策。 中國13年嬰幼兒死亡率降低70% 公立醫院可不提供特需服務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指出,我國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2013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23.2/10萬,較2000年降低了56.2%;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到9.5‰和12‰,較2000年分別降低了70.5%和69.8%。這三項指標位于發展中國家前列,與發達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艾滋病母嬰傳播率則從34.8%下降至6.3% 同時,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頒布20周年,王國強表示,今年要在全國開展推進婦幼健康專題的行動,特別呼吁國人重視母乳喂養,實現2020年純母乳喂養率達到50%的目標。目前,全國有64個城市已經建立了534個母乳喂養室,其中115在工作場所,419個在公共場所。他還表示,這個數字對我國每年出生的嬰兒來講是遠遠不夠的。為此,王國強呼吁,特別是女同志比較多的機關、企業,一定要支持母乳喂養,這是對母親和兒童最貼切的、最重要的關心和關愛。 另外,針對媒體關注的公立醫院取消特需服務問題,毛群安表示,隨著我們國家健康服務業發展,希望通過社會資本提供一些特需服務,這樣就需要對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規模、數量進行壓縮,特別是在社會化服務比較充足的地方,公立醫院可以完全不提供這種特需服務。這也是下一步醫改過程中公立醫院改革關注的問題,公立醫院要把更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提供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王國強也認為,國家建立的公立醫院,更多的是要滿足基本醫療需求,而非基本醫療需求是需要通過建立社會辦的、民營的醫療機構來為補充。(中新網健康頻道) |
相關閱讀:
- [ 05-29]河南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 取消生育間隔
- [ 05-29]山西省單獨兩孩政策今起實施 已懷孕者可補辦證件
- [ 05-29]海南省修正人口與計生條例 單獨兩孩政策有望落瓊
- [ 05-28]河南“單獨兩孩”政策明天有望表決 7類可生二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