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調查)“每個學生收2至5萬元,掙錢非常輕松” ——透視重慶開縣高考移民案背后的黑色利益鏈 新華網重慶5月26日電(記者陳國洲、趙宇航)近日,重慶市開縣教育、公安等部門在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報名工作中查獲一起有組織的高考移民案件,涉及88名考生的高考報名問題。 在高考移民政策不斷收緊的情況下,為何還有如此大規模的高考移民案件發生?是如何操作的?現在的高考移民出現了哪些新特點? 私立學校辦學籍 88名學生預高考移民 據開縣教委副主任余勇介紹,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報名工作應在2013年12月5日截止。2014年2月7日和10日,開縣私立敬業中學法人何云之之子、該校原副校長何小小先后兩次向開縣招生辦遞交了88名學生的名冊和常住人口登記表,要求進行高考補報。 開縣招生辦按照招生政策逐一嚴格核查,發現部分學生在重慶市學籍未滿三年,同時提供的佐證材料(包括父母工作、住址信息)不齊,不符合重慶市高考報名條件,不能在開縣參加2014年高考。 2月27日、28日,何小小才將不能在開縣報名參加高考的情況,陸續通過手機短信告知相關學生家長。 3月7日,原河南南陽油田退休職工王本善假稱自己是敬業中學教師,與20多名河南籍學生家長一起到開縣招生辦聚集上訪,要求在開縣報名參加高考。 事發后,開縣縣委、縣政府成立專門機構開展處置工作。截至目前,開縣教育部門對88名學生中符合在開縣報名的31名進行了補報名,剩余學生經協調已在原籍完成補報名,對何小小、王本善涉及的相關案件立案調查,個別干部的違規違紀行為目前已由紀委、檢察機關進行立案調查。 每個學生收2至5萬元,掙錢非常輕松 記者調查發現,此次大規模、有組織的高考移民案件背后,存在一個涉及重慶、河南、山東等多地的利益鏈條:有人負責宣傳招生,有人負責辦理戶籍學籍,有人負責打點關系。 一名河南籍考生家長告訴記者,高考移民最猖狂的時候,河南南陽油田街道上有學校公開打廣告招生參加異地高考,當地每到高考前就會有數百名學生因參加異地高考突然消失。 本案中,王本善就是負責宣傳招生的利益鏈上線。河南南陽籍學生李婷(化名)說,早在2008年左右,家長就聽說周圍有學生通過南陽油田退休職工王本善的運作,成功在重慶高考并且上了大學。2011年初中畢業時,李婷的父母就找到王本善,交了2.6萬元報名費辦理在重慶高考資格。 開縣敬業中學一名老師透露,如果有可靠渠道,每個學生收2至5萬元,掙錢非常輕松,由此催生了王本善這樣專門以此斂財的“職業代理人”。 而何小小就是在高考移民考試地協調辦理戶籍、學籍和打點關系的“總代理人”。據參與調查此案的開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方敏介紹,初步調查結果顯示,何小小利用中職學校可以在異地招生的政策空當,讓河南籍學生報考開縣的中職學校,在戶口遷移后退學,又利用自己父親是敬業中學法人的便利,為學生辦理敬業中學高中階段學籍。何小小與王本善一個負責招生,一個負責辦理異地高考相關手續,事成后五五分賬。何小小在此案中涉嫌非法獲利130多萬元,王本善實際獲利60多萬元(因有學生家長未結清報名費)。 在學籍、戶籍問題解決之后,高考報名審核就是最后一關。據開縣部分高中教師透露,每年全縣高考報名人數根據在校生人數其實相對固定,不管何小小等人如何運作將報名材料坐實,如果不打通招生辦的環節,也沒辦法大規模通過審核。 本案曝出后,開縣招生辦副主任張義坤被紀委帶走協助調查。據開縣教委副主任肖勁忠介紹,紀委對張義坤立案調查的通知已經下發給開縣教委,具體涉案情況目前還不清楚。 高考移民四大新特點 記者調查中發現,重慶市開縣這次有組織高考移民案件折射出當前高考移民的幾個新特點。 ——利用大中專、高職院校自主招生,將外地人身份“漂白”。由于高職、中職、技工類學校可在異地招生,同時在政策允許范圍可以轉戶,實際上通過合法手段為外地學生取得了當地戶口。 ——私立學校“空學籍”成為高考移民“借殼”重災區。開縣某中學老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大部分私立學校的辦學水平都不高,教育資源匱乏,面臨招生難,存在大量空學籍。同時,由于不占用公共資源,許多地方對私立學校的日常管理較為薄弱,為一些私立學校利用空學籍斂財提供了可能。 ——高考移民有向重慶等高校資源豐富、高考錄取率較高地區蔓延的趨勢。開縣部分中學老師說,以前高考移民政策較松的時候,高考移民首選青海、甘肅、新疆等高考錄取分數線較低的地方。現在隨著政策趨緊,高考移民開始選擇重慶等高校資源豐富、高考錄取率較高的地區。 王勤(化名)是本次案件中一位河南籍考生家長。她告訴記者,由于河南人口眾多、高校數量又相對較少,自己的孩子因為成績中等偏下,在河南幾乎很難考上本科,但是重慶的高校資源相對豐富,本科錄取率比河南高出近10個百分點。 ——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異地參加高考政策被誤讀和利用。2012年重慶頒布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異地高考方案,規定在重慶市普通高中就讀的外來務工者子女,具備三年完整學籍,其父母一方在重慶有合法穩定的職業和住所,即可在重慶參加高考,無戶口和社保納稅門檻。 專家稱,一些政策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甚至成為誤導學生家長、宣傳招生的口號。開縣教委相關負責人建議,嚴格落實資格審查公示和處罰措施,接受學校和社會監督,確保資料真實有效。 |
相關閱讀:
- [ 04-11]"限購令"房產交易黑色利益鏈 地稅等大規模淪陷
- [ 03-04]限購令下房產交易黑色利益鏈:花數十萬買通地稅
- [ 12-29]工信部等8部委赴粵嚴查稀土交易黑色利益鏈
- [ 11-21]暴利催生偽基站黑色利益鏈:每小時發5萬條垃圾短信
- [ 11-20]“偽基站”黑色利益鏈:每小時發5萬條垃圾短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