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官員貪腐:“三分錢”也貪緣于防貪線失守
2014-05-23 14:49:52? ?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一筆扶貧款從市到縣被侵吞40%,從縣到鄉又被克扣40%;一張小農機具秧盤的國家補貼2角5分,農技站就克扣1角8分,站長還要貪3分;一個售價數百元的骨灰盒,民政干部也要拿15元回扣……” 昨天媒體的這篇報道,綜述列舉了從扶貧辦、農技推廣站到民政局的種種貪腐現象:貪腐者侵吞扶貧款,套取農機補貼,從捕撈許可證、柴油補貼、國家災害補助款中“捕撈”好處,甚至能從小小的“秧盤”和骨灰盒中榨出錢來! 我們都知道“雁過拔毛”的成語。如果對這個成語缺乏感性認識,那么這些發生在曾被視為“清水衙門”的貪污案例就是最好的“感性材料”。 前些天,國家能源局副司長魏鵬遠被帶走時,執法人員從他家中發現上億現金,清點巨額現金動用了16臺點鈔機,當場燒壞了4臺。在這種動輒貪污數千萬甚至數以億計的貪官面前,這些“拔雁毛”的貪官只能算“小巫見大巫”了。但集腋成裘,也別小看“小貪”的“成就”。 2011年,重慶監察機關挖出農機補貼領域職務犯罪案39件61人,涉案金額竟達3396萬余元;2012年,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扶貧辦系列腐敗案中,市扶貧辦主任郭某任職3年就貪污373萬元;江蘇一縣級民政局副局長在兼任殯儀館館長的10余年里,每賣出一個骨灰盒,他就能獲得15元的提成。 “無微不至”通常被用來對人的關懷,現在的貪官對錢財物的“關懷”也完全可以用“無微不至”來形容。他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總能找到貪污的目標和機會,絕不會遇到“無依無靠”的窘境。 能源局的貪官“能量”大貪款也巨大,而靠吃“扶貧”、 吃“拖拉機”、 吃“柴油”、 吃“秧盤”和吃“骨灰盒”的貪官每次的貪款雖然不大,但億萬富翁被盜千萬元不算大數目,貧窮人家被偷千元卻是大數字,“小貪”們所貪的錢大多是救濟款和救命錢,絕對數目雖小,相對危害卻很大。 一段時間以來,幾乎每隔幾天就能看到貪官落網的消息。在此其中,我們看到了反腐反貪的決心和成就,同時也看到了我們在防貪上的問題——從巨貪到小貪,他們為什么都能找到貪污的機會?是“貪官太狡猾”,還是我們的防貪漏洞太大太多? 籬笆扎不緊,肯定有亡羊;堤壩筑不牢,必然有滲漏。任何防范的疏漏都會成為滲透的誘惑,這是人性中的貪欲所決定的。貪欲一旦失去羈絆,就會像脫韁的野馬撒蹄狂奔。而只要不是絕對放縱貪腐,這種漏洞既是餡餅也是陷阱,總有一些貪者被卡在漏洞里或被沖到深淵中。 良好的防貪系統其實并非高難度的制度設計,它無非就是通過對權力的監督制衡,讓掌權者無法恣意妄為;通過對貪腐者的調查審判,對貪腐之念起威懾作用。監督制衡是“防”,調查審判是“反”,這是前置防腐與后置反腐的區別。如果僅“反”不“防”,或者“防”而不密,那么門禁破綻一定會誘發偷盜的覬覦之心,反貪部門就會像防守不好的足球隊守門員一樣,永遠處于左撲右救的狀態……(作者為本報首席評論員 何龍) |
相關閱讀:
- [ 05-23]媒體:村干部成貪腐高發人群 部分淪為"黑老大"
- [ 05-23]國企高管貪腐屢禁不止:缺乏有效制約 造假處罰輕
- [ 05-22]穆巴拉克因貪腐被判3年 兩個兒子被判4年監禁
- [ 05-22]“廳官成貪腐高危人群”對反腐的啟示
- [ 05-21]廳局級官員為貪腐高危人群 道德敗壞是貪腐主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