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副部長勵小捷:博物館是歷史文化記憶的寶庫
2014-05-19 17:30:41? ?來源:深圳特區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主場活動在南京舉行。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在開幕致辭中透露,2013年我國博物館數量已達4165家,比上年增長299家。據文化部統計,全年接待觀眾數量超過6億人次,同比增長13.1%。 勵小捷說,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確定的主題是“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這個主題提醒我們,博物館是一種鮮活的機構,能夠在世界范圍內為不同觀眾、不同世代和不同文化架起溝通的橋梁。新世紀以來,博物館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發展速度前所未有。據統計,2013年在文物行政部門報送備案的博物館已達4165家,比上一年增加了299家,其中國有博物館3354家,非國有博物館811家,非國有博物館所占比例由2012年的16.7%上升到19.4%。而據文化部首次發布的《文化部2013年文化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3年底,全國博物館全年接待觀眾6377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1%。另一方面,展覽展示和教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區域、國際交流更加廣泛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感受文化與藝術的氣息,獲取科學與自然的知識,領受社會與人文的教益。 勵小捷說,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承擔著保存、收藏、詮釋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責任,博物館的藏品是實現其公共文物服務使命、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礎和前提。目前我們正在開展的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就是一項夯實基礎、著眼長遠的重要舉措。 勵小捷說,博物館不僅是歷史文化記憶的寶庫,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借以認識過去,把握今天,探索未來的教育機構,肩負著用優秀文化資源凝聚人心、引領風尚,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構筑社會進步和諧的使命。為此,國家文物局開展了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試點,希望全國博物館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展示與教育服務。 “不僅如此,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也是第24次全國助殘日,同時又處在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為此,我們在安排的相關宣傳活動中,特別強調了博物館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服務、加強科普教育等內容。”勵小捷說。(記者 蔣芳 苑蘇文) |
相關閱讀:
- [ 05-19]臺學者轟龍應臺打個人廣告 “文化部”回應絕非事實
- [ 05-19]臺“文化部長”龍應臺:上任時已棄香港居留權
- [ 05-15]文化部首次發布2013年文化發展統計公報
- [ 05-08]阿根廷總統簽署法令 設立國家文化部并任命部長
- [ 04-19]“福建藝術扶貧工程”通過文化部驗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