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博科圣地”頭目被指“非洲本拉登”
2014-05-19 06:49:36?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藍曉梅 李艷 |
分享到:
|
尼日利亞《每日太陽報》18日援引總統喬納森的話說,尼日利亞出動2萬士兵搜尋被劫持女學生。同一天,CNN說,尼日利亞被指責在保護被劫持女學生一事上做得不夠,但尼日利亞軍方發言人克里斯辯護說,博爾諾州已在緊急狀態之下,超過9萬平方公里,難道我們應該在超過9萬平方公里的區域部署軍隊嗎?每平方公里一名士兵?可以想象這種代價有多大。 法國總統奧朗德在西非峰會上稱,“博科圣地”不僅是“尼日利亞的問題,也是全世界的問題”,但拒絕派出地面部隊。美國卡托研究所學者道格18日在《天道日報》上撰文呼吁“必須結束尼日利亞恐怖主義的是尼日利亞人,而不是美國人”。他說,迄今為止,“博科圣地”一直將其殘殺活動限制在尼日利亞,如果美國積極卷入,這可能催生另一支國際“圣戰分子”出現,攻擊目標擴大至美國人。 不少西方媒體分析“博科圣地”滋生背景時強調尼日利亞北方的貧窮,英國《衛報》還聯系到了生態災難與石油開采。伊朗新聞電視臺17日則稱,“博科圣地”的恐怖行動、右翼極端分子控制烏克蘭、敘利亞境內的毒氣攻擊,都間接受到卡扎菲財富的資助。有情報人士說,卡扎菲死后,他在巴黎三個倉庫的財富被西方搶走,此后分批進入非洲、波蘭、烏克蘭、土耳其等。 “阿布巴卡爾·謝考:將成為非洲本·拉登。”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8日所指的謝考就是“博科圣地”的頭目。根據美國反恐官員和反恐專家的說法,謝考不到40歲,生日不詳、出生地不詳、早期經歷不詳,有人稱他精神不穩定,也有人說他“像狐貍”。要求匿名的美國反恐官員說,在最近的視頻中,謝考愈加反美,尤其是以憤怒言辭和好斗聲明譴責美國總統奧巴馬,這導致美國前駐尼日利亞大使認為,該組織對美國在尼日利亞的利益發動攻擊“不可避免”。報道稱,2009年謝考掌控“博科圣地”以來,該組織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暴力的恐怖組織,美國外交關系理事會稱,該組織殺害了7000多人,“這個血淋淋的數字使美國對謝考發出了700萬美元的懸賞”。 德國《圖片報》18日稱,謝考可能是非洲大陸最危險的恐怖分子,威脅非洲安全。 “博科圣地”是音譯,它是豪薩語化的阿拉伯語,意思是“西方教育/文化是被禁止的”。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7日將“博科圣地”稱為“以圣戰語言表達憤怒的尼日利亞青年反叛者”,該組織公開宣稱想要在穆斯林占人口多數的北部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用伊斯蘭教法統治。報道稱,上世紀90年代晚期,“博科圣地”出現,最初是一個精英學生組織(對于恢復19世紀、前殖民時期的伊斯蘭哈里發懷著浪漫想法),后來逐漸演變成今天這樣一個龐雜、暴力的青年運動,并日益成為尼日利亞肌體上的一根刺。2014年剛過去的5個多月就有約1500人(多數是平民)遭屠殺。尼日利亞東北部的村子,有的全村被殺死或焚毀。 不少西方媒體分析“博科圣地”滋生背景時強調尼日利亞北方的貧窮,英國《衛報》還聯系到了生態災難與石油開采。伊朗新聞電視臺17日則稱,“博科圣地”的恐怖行動、右翼極端分子控制烏克蘭、敘利亞境內的毒氣攻擊,都間接受到卡扎菲財富的資助。有情報人士說,卡扎菲死后,他在巴黎三個倉庫的財富被西方搶走,此后分批進入非洲、波蘭、烏克蘭、土耳其等。【環球時報駐尼日利亞、法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李涼 楊明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崔杰通 汪析】 |
相關閱讀:
- [ 05-18]中國企業喀麥隆遇襲 尼“博科圣地”嫌疑最大
- [ 05-14]拉各斯數百婦女游行抗議“博科圣地”綁架女學生
- [ 03-04]“博科圣地”再襲尼日利亞村莊 32人遭屠戮
- [ 07-31]尼日利亞爆炸襲擊24人死亡 或博科圣地組織所為
- [ 02-26]法國確認尼日利亞“博科圣地”綁架7名法國游客
- [ 01-29]尼日利亞“博科圣地”組織宣布同政府停戰
- [ 09-26]尼日利亞極端宗教組織“博科圣地”遭軍方清剿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