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5·12”公交車燃燒事件 追蹤 成都商報記者 羅敏 張柄堯 核心提示 兩大疑問 一、作案汽油從何而來?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走訪了南岸片區的所有加油站,加油工均否認見過余躍海,也沒有他用塑料桶加汽油的印象。案發后,公安機關和石油企業均要求各加油站不得向非金屬容器灌裝油品。凡是帶金屬容器來購油者,均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并登記核對身份信息。 二、警方是否找到遺書? 有知情人說警方曾找到余躍海的遺書,但并未得到警方證實。 昨日下午,宜賓市公安局向媒體通報了宜賓“5·12”公交車燃燒事件案偵情況。相關證據鎖定,警方最終調查排除了其他人員參與共同作案的可能,系余躍海個人實施的極端行為。事發后,宜賓市檢察院派專人從立案、偵查,到破案進行了全程監督。 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宜賓市公安局副局長廖方倫回應了“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精神病”這一問題,“認定一個人是否有精神病,是一個科學、系統的論證過程。我們初步查明情況顯示,嫌犯縱火前后并無明顯精神病跡象。” 確認死者 指紋DNA 鎖定身份 余躍海 男,漢族,內江市人,生于1963年1月16日,身份證號碼為5110021963011622515 證據1:手機 警方從死者腰部提取到一部手機,機主登記資料為余躍海。 證據2:親屬辨認 經余躍海親屬辨認,死者為余躍海。 證據3:指紋 2007年因一起傷害案,余躍海被翠屏區公安分局治安拘留15天,并留下十指指紋。通過比對,認定同一。 證據4:DNA 警方比對了余躍海和其女兒的DNA,認定二人系父女關系。 記者探訪 房被查封 晾著衣服香腸 余躍海和女兒租住的房子位于宜賓市長江大道東段54號8幢1單元2樓4號,是一套只有60多平方米的一室一廳灰色小戶型房子。這個偏僻的院子里有幾個花臺,種些花卉和蔬菜。時近中午,小區少有人走動,下班回家的人們談起余躍海,幾乎都沒有印象。“如果不是前兩天公安來查,我們根本還不曉得這個人住我們小區。”陳女士和幾位在小區活動的居民告訴記者。 余家的窗戶正對著進院的門,藍色的玻璃窗關得很嚴實。銹跡斑斑的金屬護欄上掛著4節香腸和半塊臘肉,雨篷下晾曬著余躍海還沒來得及收的3件衣服。 據了解,該小區原系某省屬大型國有企業的職工宿舍,后來職工將房子買斷成為私房。“絕大多數老住戶都搬走了,租房住的人多。”該企業保衛部負責人告訴成都商報記者,警方搜查了余躍海的租屋,并對房屋進行查封,連房主在內,任何人沒有警方許可,不得進入室內。在該出租屋門口,留有警方刑偵人員使用過的橡膠手套。 租房人說 房租都是“前妻”繳的 出租房房東是程剛。警方在調查時,其父程世林拿鑰匙為警察打開的房門。“警方在屋內起獲了裝在塑料桶里的半桶液體,說是汽油。”程世林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程世林的前兒媳羅女士說,房子是一名叫郭麗(化名)的女子租下來的,說是為了方便女兒在附近的學校讀書。 程世林說,租房合同是2013年7月1日簽的,月租1100元。羅女士告訴記者,租房時說好房租半年一交,押金和房租都由郭麗一次性打到羅女士卡上,交到了下個月30日。“我只在他們搬來時見過余躍海一次。”羅女士說,看上去,余躍海跟郭麗年齡差距很大,身體也不太好,“我還以為他是郭麗的父親。” 水電氣單子一張張核對 雖然房子租給了余躍海,但每個月的水電氣費,都由程世林代繳,累積到一個季度,程世林再上門催收,因此他多次和余躍海打照面。程世林告訴記者,他最后一次見到余躍海是在3月30日收水費時。“來開門的是他的女兒,背著書包正準備上學。”程世林進屋后看到余躍海躺在沙發床上看電視,家里亂成一團,“我問他咋不出門走走,他回答說自己有病”。 程世林從余躍海的談吐分析他很有文化,為人非常謹慎。“我每次送去的水電氣票據,他都要一張一張查看很久,認真核對金額。”程世林說,其實余躍海一家水電氣的消耗較少,平均下來一個季度才百來元。從程世林提供的繳費記錄來看,余躍海和女兒3個月用水5噸,水電氣費133元。 羅女士告訴記者,郭麗在租房時從來沒說過是余躍海在此居住,只在搬家那天告訴她:余躍海是其前夫,他要在出租屋里照顧女兒上學。羅女士說,郭麗開一輛紅色QQ車,前面放了一塊某媒體單位的采訪車牌子。“新裝修的房子,沒有冰箱和電視,這家人硬讓我們給買冰箱和彩電,我們對他(余躍海)印象就不大好。”程世林的老伴說。 小區保安 他總拎點蔬果 獨來獨往 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區保安稱,雖然余躍海從來不和保安打招呼,但對他還有點印象,他經常在小區進出。“他每次回家時手里都會拎點水果或者菜。”保安說,但沒看到余躍海和女兒一起出入小區,也沒見過他和其他女性一同出入。 |
相關閱讀:
- [ 05-15]宜賓公交車放火案告破:系嫌疑人個人實施
- [ 05-15]新手女司機技術不嫻熟 15個公交車站熄火9次
- [ 05-14]福州一路口下“錢雨”眾人傻眼 公交大叔率眾追
- [ 05-14]晉江:“三年監督計劃”奏唱公交出行的“歡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