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賄掩蓋行賄 編織“合法”“合規”外衣 除了傲人的銷售業績,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在業內還以強調合規著稱。然而,犯罪嫌疑人之一、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法務總監趙虹燕坦承:“公司從上到下,把‘合規’當成一層老虎皮披在身上,而不是真正建立機制、采取措施,所謂‘合規’僅僅停留在口頭上。” 一些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的員工證實,公司一方面制定有各種規章,經常組織員工學習;另一方面則是教他們如何使不合規的行為看起來“合規”。 “醫生講課用的課件,市場部、醫學部已經準備好了,一般有5至6套,我們在報銷單上寫某醫生用了某課件,可以做到一個月不重樣,看起來不會太假。”前述的涉案醫藥代表王某說。 王某供述,用發票報銷“講課費”時,雖然公司有過培訓,還是擔心做得不夠真。“財務部、審計部有時候會打電話來,指出哪里不合規,教我們怎么改,改好了再寄回去。” “包括馬克銳本人,許多高管、中層都知道醫藥代表向醫生行賄的做法。但自身還是會受到限制,不超過(藥價的)10%,而且通過很多手段才能把錢套出來。”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多元化產品部負責人蘭省科供述,為了擴大賄賂銷售規模,公司推出了“第三方管理模式”。 “實際上就是包銷。比如銷售復達欣時,我們支付推廣服務費給第三方公司,第三方公司再把費用給醫生,還是變相的行賄。”蘭省科說,“這種合作不僅可以規避風險,還能大大增加給醫生錢的幅度。” 與銷售復達欣類似,2008年至2010年,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為了實現“疫苗銷售翻兩番”,策劃出一個“冷鏈”項目。項目方案看起來相當“合規”--與國內某醫學會合作,公司向全國各區縣的客戶“捐贈”物資,包括電冰箱、冷藏箱、電視機以及小轎車等非醫療設備。 “名義上是打著通過醫學會向各地疾控中心和接種點提供疫苗冷藏設備的旗號,但最終給了誰,其實是看采購了多少疫苗,銷量多就給的多。”陳洪波交代,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總計投入了1500萬元預算,大部分用來購買非醫療設備,其余5%至10%打入了這家醫學會的賬戶。 經查明,“冷鏈”項目幫助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在中國的疫苗銷售額從2007年的3.8億元,猛增到2010年的12.6億元,市場占有率高居第一。 此外,2010年以來,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為搶占市場份額,先后實施“長城計劃”和“龍騰計劃”,明確要求不得采用國產同類藥品。實施“長城計劃”后,不少醫院沒有采購賀普丁國內同類藥品。 然而,盡管在合規上做足文章,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內部難免露出馬腳。自2009年開始,公司各部門和各級醫藥代表為套取賄賂資金而大量虛開發票和虛構講課、會議支出的情況不斷暴露。 “合規部的同事把支付講課費的排名列出來,讓管理層去討論,比如排名第一的醫生,一個月為GSK講課20多次,幾乎每天都講課,一看就是作假。”張繼國供述。 “每當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家都不發言,馬克銳也不發言,他總是說我們可以討論下一題目了。” 與此同時,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審計部門也發現賬務中存在大量假發票。按照公司制度,審計部門要交給合規部處理,然后上交由高管組成的“風險控制委員會”討論處理方案。 “風險控制委員會其實很清楚,但馬克銳認為,如果要調查是否行賄就必須找醫生對賬,這樣勢必影響銷售。”張國維供述,馬克銳因此規定,除非有證據證明員工行賄,或者員工承認行賄行為,否則就不能作為行賄開展調查。 2009年到2013年,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有數百員工因為假發票等問題被處理,但全部認定為員工個人違反公司財務制度,進行警告或者直接開除了事。許多被開除的員工大呼“冤枉”,甚至有人將公司告上了法庭。 “2011年,時任合規部負責人查得太嚴,開除了很多人。相關部門向馬克銳反映,馬克銳當年就解雇了這個人,認為他影響了銷售。”蘭省科說。 雖然從上到下極力掩飾,但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涉嫌商業賄賂的行為還是引起了北京、上海等地工商部門的注意。面對危機,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應對。 “策略主要有四條,其中兩條是馬克銳提出的,一是要公關,大事化小;二是以商業賄賂避免處罰。”趙虹燕供述。其他高管提出了另外兩條:隱秘銷毀涉及商業賄賂的證據;以拖的方式少提交或者不提交證據。 趙虹燕交代,為了銷毀證據,公司開展了“清潔桌面”行動,指導銷毀電腦里和桌面的文件。公司還成立了以梁宏等人為首的三人小組,負責危機公關。 “公關”的結果讓管理層“感到滿意”。2012年2月至11月,北京市工商局朝陽分局連續兩次立案調查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涉嫌商業賄賂問題,梁宏等人通過中間人找到了辦案人員,以財物打通關系,換來對涉嫌商業賄賂不調查、不處理,改成不正當競爭,罰款30萬元。 |
相關閱讀:
- [ 09-10]內地進口藥價貴過香港 擠干藥價虛高仍需更多行動
- [ 09-10]懸殊的進口藥價,只能讓人驚呆嗎
- [ 08-18]進口藥定價普遍比國內高兩成 各環節層層加價
- [ 08-01]南靖老板公然銷售無證進口藥 被罰2萬拘役4個月
- [ 05-16]警方破獲跨省制售假藥產業鏈:進口藥淀粉制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