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在中國,很多年輕人開始學日語后第一次接觸的日本人是日語老師。 據日本《每日新聞》4月29日報道,從2001年至今,笈川幸司一直在從事這個職業,和中國年輕人保持接觸。談及現在的中國年輕人發生了哪些變化時,笈川幸司說,以前,只有公費留學生等很小一部分年輕人能赴日學習。從2008年開始,學生的經濟條件逐漸變好,可負擔孩子留學費用的家長越來越多,赴日留學不再是什么稀罕事。 但他感覺中國學生不習慣忍耐,也不習慣踏踏實實做一件事,這大概是身為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造成的。在日本,相比成績,正直更受重視,而在中國有這樣一種氛圍:只要孩子取得好成績,周圍便不會對他嚴加管教。 現在,在中國的大學,越來越多的老師利用PPT幻燈片課件授課,學生不記筆記也可以。即便不認真聽課,只要事后拿到課件,也能準備考試。學生容易認為,“稍微努力一下事情總會解決的”。此外,在中國,由于學歷將大致決定專業的去向,所以積累一點一滴的努力難以獲得賞識,遇到困難時容易半途而廢。 笈川幸司說,有一次,他請中國保姆臨時照料兩歲的兒子時,兒子不小心碰到了桌子。在日本,大人會要孩子自我反省,要“小心注意”,但中國保姆卻罵 “桌子不好”。聽說,在中國這樣的家庭并不少見。如果孩子長大后不習慣自覺認識、反省自身的責任,那走上社會后會越來越不善于在別人手底下干活。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改進,就會想出好主意,而把責任推給別人,就什么主意也想不出來。這就是中國人難以形成職業意識的原因之一。 報道援引笈川幸司的話說,和他同年齡段的中國人中,沒出過國的人不少,但現在的學生很早便有大把機會走出國門。大學聚集著來自世界各國的老師和學生,中國學生接觸外國人的機會也變多了。他認為,越是在大學認真學習,教養越高的學生,就能越冷靜地看待日本。大家所喜愛事物的共同點越來越多,“日本人”和“中國人”的差異逐漸消失,區別對待這種想法本身將變得不可取。和日本人聊得來,能自然接觸日本人的新一代中國人正在逐漸成長起來。 |
相關閱讀:
- [ 04-11]【圖片故事】中國年輕人的婚事
- [ 02-12]調查稱中國年輕人最愛德企 國內外企競爭將加劇
- [ 01-03]中國年輕人熱捧“201413” 扎堆登記結婚
- [ 10-14]中國年輕人的婚事
- [ 09-26]中國年輕人的婚事
- [ 09-26]中國年輕人的婚事
- [ 09-12]諾獎得主:中國年輕人做公務員是“嚴重浪費”
- [ 07-19]中國年輕人缺少質疑精神 “標準答案式教育”普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