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幾滴雨,也不管用,還是擔心缺水大面積插不了秧。”這幾天,湖北京山縣羅店鎮劉港村種糧大戶劉實勇顯得憂心忡忡。 劉實勇說,他流轉有1500畝田,早稻1000畝,能栽600畝,還有400畝因無水源就沒法插秧了,中稻更是擔心后期沒水栽不下去。 京山縣已連續四年大旱,采訪路上,記者發現不少塘堰或已干涸見底,或成了“碟子塘”。 一個多月來,劉實勇架了135千瓦泵站從四河里天天抽水,往兩個小型水庫蓄水,再從水庫三級、四級取水,往田里灌溉。四河是三縣交界,別人都在抽水,“咱這是搶水啊。” “現在種糧風險大,風調雨順時候,還能賺點錢,碰上災害,就只有賠的份兒了。”劉實勇說,去年,他流轉土地中的1000畝平均畝產只有700斤,同比減產近40%,除去縣里給種糧大戶的獎勵5萬元,凈虧損10多萬元。 水利設施差是種糧大戶最發愁的一點。不少種糧大戶反映,現在抗旱基本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的老水庫、塘堰和小型泵站,只能靠自己花錢買新設備彌補,政府對自費抽水給點電費補貼。 “水源是最大的問題,如今種田除了水就沒難度了,只要有水,再種一萬畝也沒問題。”劉實勇坦言。 劉實勇聯合10多位種糧大戶和農機大戶組建了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現發展成員301戶,流轉經營農田面積達3萬多畝,合作社統一購買種子、農藥、化肥等,節省農資費用,通過農機化作業,壓低種糧成本,提高種田效益。 “也請記者幫忙呼吁,希望政府加大水利設施建設投入,切實解決好農業命脈問題。”劉實勇說,改善農村水利設施,最關鍵是打通“最后一公里”,政府要按實際需要分配使用資金,讓種糧大戶來實施小型灌溉項目。記者俞儉陳俊 王賢 |
相關閱讀:
- [ 03-06]“種糧不能只有投入沒有收入”——代表委員把脈“三農”問題
- [ 01-11]江西種糧大戶為農民發156萬年終獎
- [ 12-25]媒體稱糧食收購價格持續下跌 種糧大戶不敢存糧
- [ 10-21]中央財政下撥2013年種糧大戶補貼試點資金6億元
- [ 04-07]調查稱種糧大戶資金周轉仍困難 農田水利跟不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