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保定4月30日電 (記者 龐無忌)作為霧霾的重災區,“讓人無處可逃”的空氣污染讓京津冀地區的低碳發展路線備受關注。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30日在第二期“低碳中國·院士專家行”活動上表示,在治霾任務更為緊迫之際,京津冀地區不僅要實現單位GDP碳排放強度下降的“相對低碳”,更重要的是要向絕對低碳方面轉型。 這也意味著,一方面仍然需要提高單位碳排放產出的經濟效益,降低單位GDP的碳強度;另一方面,還需要限定煤炭消費總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總量,制定更嚴格的減排目標。 據環保部披露,一季度京津冀地區依然是全國空氣污染的“重災區”,“污染天”所占比例近七成。在全國空氣最差的十個城市中,京津冀地區占七席。其中,石家莊、保定、唐山等在空氣污染的“黑榜”上排名居前。 何建坤表示,這也意味著,對于保定等京津冀地區的城市而言,環境容量已經不能支持高碳的發展模式。整個地區的煤炭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盡快達到峰值。 但是與西方國家“先發展后治理”不同,中國許多亟待治理、減排的地區經濟卻并未達到發達的程度。需要面對“既要低碳,又要發展”的兩難。何建坤說,這也意味著必須通過創新驅動,徹底改變當前的發展模式,進行產業升級,才能“殺出一條路,變兩難為雙贏”。 在此過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克服重重障礙。河北大學中國循環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趕順在同一論壇上表示,目前中國走這種低碳化的發展之路面臨三大瓶頸。 一是技術開發不足。目前中國的循環經濟大都“兩頭在外”。即雖然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資源能源和環境容量為代價進行生產,但產出的低碳產品多出口到別國。由于技術開發不足,成本偏高,中國民眾自身對于清潔能源卻往往消費不起。 二是認知不足。許多地方的政府官員都為發展低碳經濟的兩難問題發愁,認為一定要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能發展循環經濟。 三是政策供給不足。李趕順表示,如果使用清潔能源時,能夠獲得相應補貼和政策支持政策,那么清潔能源也許就得到迅速的普及。 此外,李趕順指出,目前的所謂低碳發展其實更強調技術層面的低碳,但事實上應該重視整個過程、體系,乃至整個生命周期的低碳。 李趕順直言,現在有許多低碳產品的開發和產業發展實際上背后以高碳作為支撐,真正的低碳減排并沒實現。 另外,低碳城市的發展也需要注重整體性,“不是一個城市的事”。他建議,京津冀一體化,以及聯手治霾,可以逐步發展成為京津冀一體的低碳化。唯有產業低碳化整體布局,才能真正改善生態環境,解決霧霾問題。 對于這種轉型的艱難,許多地方將之喻為“壯士斷腕”。不過,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杜少中表示,其實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產業轉型并不是在“斷腕”,而是下決心“割腫瘤”,以保存“手腕”。 杜少中強調,在此過程中需要多用市場手段解決問題。“有了碳交易市場就有了排污權交易市場以及節能量交易市場”,能夠促使企業自發減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中國院士行”活動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民促會綠色出行基金等有關單位組織,第一期活動于本月中旬在杭州等城市舉行。(完) |
相關閱讀:
- [ 04-29]國家統計局:加快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統計監測體系
- [ 04-28]“京津冀”協同以轉變首都功能為首
- [ 04-26]政治局: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 [ 04-26]京津冀嚴重污染天一季度同比少62天
- [ 04-25]天津叫停“藍印”戶口 樓市現末班車效應
- [ 04-24]北京人力社保局:北京人受聘津冀企業可不轉移社保
- [ 04-24]京津冀遇突發警用機一小時內到
- [ 04-24]發改委:中國已屬于中高收入國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