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常常會讓人覺得疲憊不堪,久而久之,壓抑的情緒需要排解和宣泄。隨著人們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近年來,心靈雞湯類勵志書籍熱賣,各門各類心理咨詢機構也大量涌現。然而,培訓市場的紅火難掩良莠不齊的亂象,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考證速成、課時縮水等情況屢見不鮮。這樣的心理咨詢師一旦“掛牌上崗”,對咨詢者會帶來怎樣的危害? 心理咨詢師資質:考證速成 課時縮水 “心理咨詢師資質考試”是目前很多培訓機構熱門的備考項目。小田是上海的一名中學語文老師,還是班主任。小田認為,作為老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心理動態,她打算報個心理咨詢師班進修一下。 上網搜索了關于心理咨詢師的相關培訓課程后,小田發現針對考試,除了正規按照報考要求排課的培訓外,還有一種“短期班”不需要學滿課時,甚至對報考者的條件也可以放寬。小田說:“雖然說國家有規定要滿多少個學時以上才能參加考試,但在咨詢中,有的培訓班說可以報他們時間短的班,同樣也可以去報名參加考試。” 在上海一家培訓機構里,課程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像二級心理咨詢師的培訓,一般需要長達半年的教學時間。但是,課程銷售暗示說,如果不想花太多時間,也可以考慮一個2880元僅包含三課次的“精英速成班”,同樣也能參加考試。 所謂“精英速成班”一般情況下針對的是心理學專業但并未取得資格證者,三次課程的安排也基本是考前串講,然而如此針對特殊人群的培訓班,不符合報名要求的學員也可以在“安排”之下順理成章進入考場。在記者一再追問下,課程銷售坦言:“現在所謂的課時,并不是說一定要求你上滿課時,只需要培訓學校幫你報名就行了。” 更有甚者,一些原本針對具有心理學專業教育背景的“應試班”,對其他非對口專業考證者也敞開大門。記者以非心理學、教育學和醫學專業背景的大專學歷進行了報名咨詢,銷售顧問當即表示“能夠幫到”記者,還特別建議干脆直接考個二級證書。 某心理教育機構總經理王愛軍是一位多年從事心理教育行業的專家,他告訴記者,行業內夸大考試通過率、報名無條件限制等招攬生意的手段是盡人皆知的秘密。“一些機構夸大宣傳,說通過率是百分之百。還有一些學員達不到要求,比如說學員只有中專學歷,那么有一些機構就會幫學員去做假的學歷。” 心理咨詢師超范圍服務害人害己 為了考試而考試,應試教育的弊病在職業培訓中未能幸免。然而,在王愛軍看來,不要說3次課的應試沖刺,即使是180課時的職業資格培訓也未必能培養出合格的心理咨詢師。 按照目前市場上心理咨詢資質考試培訓業務看,大部分人只是經歷復習考試就拿到從業資格,殊不知心理咨詢輔導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儲備以及大量的實踐經驗積累,而簡單通過考試,難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詢師。 王愛軍表示,學員和考生都希望能得到證書,為自己增加就業機會,然而如此課程培訓,資格證的含金量自然被專業人士質疑。王愛軍說:“180個課時培養出來的學員,僅僅是在講課的時候講一些理論,同時在講課的過程當中會告訴學員這邊是考試重點,他完全不知道作為一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應該具備的專業技能、素養,應該具備的實操的技能到底是哪一些。” 上海心理咨詢師持證者錢煒臨坦言,拿證不等于就業。“這就像有一塊敲門磚進入這個領域,但是你要給人家做一些專門的咨詢還為時尚早。因為很多東西,包括有一些心理問題的識別,你可能不是很熟悉。” 錢煒臨向記者舉了個例子,在她所持有的心理咨詢師二級證書上赫然在列的解剖心理學就是她從未在課堂上學過的。由此可見,一些培訓機構以高通過率吸引備考者,而考試規定的學習科目不用完全學習也能報名參加考試,并能被保證通過。 王愛軍給記者看了一份國家職業資格心理咨詢師的課程設置。大致分為三個模塊:專業理論、咨詢技能和實操運用,其中每個模塊又分成八九個不同的課程單元。比起單純的應試模式,這樣的培訓課程里有大量的心理咨詢實操課,以10人一組、分組帶教的模式開展實訓。 錢煒臨在考下心理咨詢師資質后,并未進行過咨詢工作,她覺得自己還不夠“專業”。 多名專家以及業內人士均表示,心理咨詢師不是一個想做就能做的職業,也不是通過考試就能上崗的。心理咨詢師需要專業知識的積累、專業技能的訓練和人生閱歷的沉淀。有資格沒能力、缺乏知識儲備和不具備健康人格的從業者,不僅會延誤患者的治療時機,還可能造成對患者的二次傷害。 王愛軍說,心理咨詢師每天面對的來訪者帶來大量的負面情緒。如果處理不好,不但會害了別人,自己的心靈也會受到傷害。 |
相關閱讀:
- [ 03-06]南平市成立婦女兒童心理咨詢室
- [ 03-05]市心理咨詢師協會召開首次全體會員會議
- [ 01-14]女孩“公主病”嚇跑3任男友 求助心理咨詢師
- [ 12-27]"大福煉"心理咨詢室正式啟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