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不正當求職心理 成為詐騙活動的溫床 從2010年至今,朝陽檢察院偵查監督部門共辦理假借解決工作為由進行詐騙的案件22件,被害人達115人之多,26人因涉嫌詐騙罪被批準逮捕。 在這些詐騙案件中,犯罪分子往往運用多種方式騙取被害人的信任:一些犯罪分子偽造了《就業推薦協議書》《勞動合同書》等合同文書,以貌似合法的形式迷惑被害人;還有一些則在知名網站上發布虛假的招聘信息,并開出十分誘人的優惠條件;還有的則偽造企業印章,并自制虛假文書,甚至展示穿著特殊制服的照片,使被害人產生誤解;更有甚者,為了達到詐騙目的,專門注冊了一個皮包公司用于詐騙活動。 而此類詐騙案件所涉及的行業也較為集中,演員、模特、公務員等職業,電視臺以及航空公司等單位是犯罪分子詐騙活動最多的地方。受騙者往往被表演、航空等行業的光環所吸引,輕易相信了犯罪分子。 檢察官表示,社會公眾對于制度之外助力的不正當訴求和僥幸心理,是犯罪分子詐騙活動的溫床。此外,一些網站對于所登載的招聘信息審核不嚴,客觀上也擴大了公眾接觸虛假招聘信息的可能。 對此,檢察官建議,社會公眾尤其是大學畢業生應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依法辦事。同時,有關部門也應嚴厲打擊此類犯罪行為,并及時公開調查結果。同時,網站也要強化對求職信息的審查,及時刪除虛假信息以防止擴散。本報記者彭 波 |
相關閱讀:
- [ 04-28]騙子冒充劉德華助理 訛稱為粉絲代辦入會手續
- [ 04-26]網銀轉賬網店店主被騙180 騙子鉆網銀空子行騙
- [ 04-26]騙子謊稱縣領導叔叔 企圖詐騙信訪戶被識破
- [ 04-26]閩侯:騙子謊稱縣領導叔叔 企圖詐騙信訪戶被識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