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洪水使農民損失慘重 農業發展理念面臨變革
2014-04-27 07:02:03??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來源:央視財經 【全國各地村落遭遇特大洪水使農民損失慘重,農田淪為荒漠,農民出路如何?】據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調查,全國各地遭遇特大洪水,莊稼顆粒無收,農民遭遇巨大損失。原本肥沃的農田通通淪為荒漠,靠天吃飯的農民失去唯一經濟來源,巨大經濟損失到底誰來管?政府提供了怎樣的幫助? 去年,我們欄目曾經采訪過幾個因洪澇災害而顆粒無收的村莊,老百姓的生產一度被迫停滯,而現在馬上就要進入五月份了,全國包括北方地區也進入了春耕,這些災區的百姓目前的生活生產情況如何了,他們的春耕進行得怎么樣了?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到這些地區進行了實地采訪,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黑龍江省同江市在2013年8月份受災的情況。 遭遇特大洪水使莊稼顆粒無收,貸款種地的農民損失慘重 2013年夏天,同江市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8月23日,八岔鄉所在的堤壩出現一處決口,洪水直接涌向村莊淹沒了農田。這是2013年8月23日八岔決堤后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拍攝的畫面。當時,八岔鄉先是出現了一處管涌,旋即被洪水撕開了一道長達200多米的口子,頓時變成一片汪洋。八岔鄉漁業村、新顏村頓時變成澤國,半截房子淹沒在水下,村民們不得不轉移到地勢比較高的馬路上暫時渡過危機。 新顏村村民劉學禮劃船帶著我們到村子里看了看,昔日的道路、農田全部淹沒在水下,劉學禮家的120坰地也全被淹了。 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鄉新顏村村民劉學禮:那損失可多了,就往里投,光成本不算收入成本就得120坰,就得達到一坰地得六千多。 央視財經 《經濟半小時》記者:六千元錢,那就七十多萬元。 劉學禮:那可不。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錢是怎么投的,是自己家的錢? 劉學禮:貸款,親朋好友抬吧,借吧。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現在怎么辦?淹了就一點也回不來了吧? 劉學禮:現在顆粒沒有了。 老劉說,一坰地是指15畝,老劉家種了120坰地也就是1800畝。在東北,各家各戶種幾十坰地是很平常的事情。洪水突然襲來,一年的辛勞全部泡湯了。 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鄉新顏村村民劉學禮:(損失)得上百萬了。等水沒了,我們還回來。 村邊這棟藍色的房子就是老劉的家,他說,這幾間新房是四年前蓋的,花了17萬元,是給兒子結婚置辦的新房。雖然新房的地基比較高,但還是淹了半米深。旁邊的老房子已經淹了半截,搖搖欲墜。院子里,沒有來得及開出去的汽車、拖拉機完全浸泡在了水里,自家養的幾十只雞和鵝更是不知道被沖到了哪里。 2014年1月8日,臨近春節,《經濟半小時》記者再次來到同江,趕往八岔鄉,飽受洪災困擾的老劉感慨地說,吃的穿的可以不講究,但是作為靠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說,莊稼卻是將就不得的。最讓他揪心的還是淹沒在洪水之下的1800畝地。老劉帶著我們深一腳淺一腳地穿過沒膝的雪地,來到自家的黃豆地。 投入的這六七十萬元中,30多萬元是老劉多年來積攢下來的,還有30多萬元是老劉貸的款,如今,都打了水漂。現在老劉盤算著既要把舊賬還上還要準備來年的春耕。 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鄉新顏村村民劉學禮:今年多貸點兒吧,要不這1800多畝地,我都賠到這種程度了,不種的話,不就緩不回來了嗎?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那你估計2014年得貸多少錢?有沒有壓力? |
相關閱讀:
- [ 04-22]國務院批復黃河防御洪水方案 修訂流域防洪等安排
- [ 03-22]新疆伊犁河谷發生融雪型洪水等地質災害
- [ 03-19]新疆北部升溫迅速 融雪性洪水危害初顯
- [ 03-10]不要把“寄洗衣服”當作洪水猛獸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