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價改革須破難題 水務企業真窮還是哭窮 本報記者 陸婭楠 喊渴的城市與被低估的水價 全國658個城市近400個缺水,水價形成機制無法反映資源緊缺與資源地代價 “漲吧,現在我們水費已經61塊多了,以后洗車價還得翻倍。”北京水價上調方案還沒公布,洗車房老板竺紅(化名)已經開始嘆氣。 竺紅40平方米的洗車房開在北京東四環附近。10年里,北京水價調整了兩次,居民水價從2004年的2.9元/噸漲到目前的4元/噸,而洗車業的水價則漲了兩倍,從21.2元/噸漲到了現在的61.68元/噸。“都知道北京缺水,可是不割肉,腦子里節水的這根弦兒就緊不了。” 北京是一座喊渴的城市。目前北京人均水資源量已從2009年的300立方米縮減為約10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20,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1/80,遠低于國際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 “與1998年相比,北京的地下水位已經下降12.8米,相當于下降了四層樓多,幾乎到了采無可采的地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谷樹忠感嘆。 不僅北京,全中國都面臨著水資源緊缺的危機。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全國658個城市中有近400個城市缺水,其中110個城市嚴重缺水。 水資源緊缺與我國不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有著密切關系。“目前的水價形成機制不能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程度與短缺程度。”谷樹忠認為,目前全國2/3的城市遭遇水資源短缺,從個人到企業都知道節水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水價被低估,社會節水的緊迫性卻并不強。 以我國41個工業行業中用水量排名第三的印染行業為例,規模以上企業日均排水5000至6000立方米,但水費在企業生產成本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為什么企業節電、節煤的改造都很積極,但節水上沒有動力?企業都算經濟賬,做節水改造的成本很難回收。”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副主任任程浩說。 水價形成機制的不合理,還體現在無法反映水資源的全程成本。自來水從水源地經過水廠、管網、入戶再到排出處理,全程都需要花錢。像北京的懷柔、密云,以及河北的張家口、承德地區,為了保證北京市的供水安全,很多“有利可圖”的工業項目都被禁止上馬。“目前很多大城市的水質與水量,是以水源地犧牲巨大的經濟利益為代價的,但水價中的水資源費卻不能反映水源地的保護成本。”谷樹忠說。 |
相關閱讀:
- [ 04-18]水價調整的共識是如何形成的
- [ 04-18]北京非居民水價將同步調整
- [ 04-18]水價提了,水質會好嗎
- [ 04-18]水價調整的共識是如何形成的
- [ 04-18]北京水價上調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