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回應滬港通熱點問題 深交所為何未被納入試點
2014-04-11 20:58:1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網消息 10日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發表聯合聯合公告,原則批準上交所、香港聯交所開展滬港通。11日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對滬港通中市場比較關心的熱點問題做進一步解釋。 深交所為何未被納入互聯互通機制試點范圍 張曉軍表示,此次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暫未納入深交所,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有利于平穩推進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滬港通是推進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重要探索,相關制度安排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初期由滬、港交易所先行先試比較穩妥。 二是有利于防范風險。上海與香港兩地市場估值水平較為接近,滬港通對兩市場估值水平影響相對較小,有利于試點平穩起步。 三是基于交易所自身的需求。滬、港交易所根據自身的市場定位,通過商業談判,自主選擇以互聯的方式開展合作。 “在滬港通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下一步深、港兩地市場可以具備更好的條件,在更高的起點上自主探索包括互聯互通在內的各種合作形式。中國證監會也將一如既往地繼續支持深港兩地市場加強合作與交流。”張曉軍表示。 滬港通與QFII、QDII、RQFII有何不同 滬港通與QFII、QDII、RQFII制度有一定共同之處,張曉軍說,雖然他們都是在我國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的背景下,為進一步豐富跨境投資方式,加強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而作出的特殊安排。但在制度安排上,滬港通與QFII、QDII、RQFII有較大不同。 一是業務載體不同,滬港通是以兩地交易所為載體,互相建立市場連接,對訂單進行路由,從而實現跨市場投資;QFII等以資產管理公司為載體,通過向投資者發行金融產品吸收資金以進行投資。二是投資方向不同,滬港通包含兩個投資方向,分別是大陸投資者投資香港市場的港股通,以及香港投資者投資上交所市場的滬股通;QFII等都是單向的投資方式。 三是交易貨幣不同,滬港通僅以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投資者須以人民幣進行投資;QFII的投資者以美元等外幣進行投資。 四是跨境資金管理方式不同,滬港通對資金實施閉合路徑管理,賣出證券獲得的資金必須沿原路徑返回,不能留存在當地市場;QFII等買賣證券的資金可以留存在當地市場。 五是投資者的自主性不同,滬股通為兩地投資者投資對方市場開辟了一個投資渠道,投資者可以通過這個渠道自由選擇試點股票直接進行投資;對于QFII等,額度申請、投資決策、信息披露的主體均為資產管理公司,投資者間接向對方市場進行投資,無法自由選擇投資標的。 張曉軍表示,“滬港通不僅不會對QFII、QDII、RQFII等現行制度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反而可以更好地實現優勢互補,為投資者跨境投資提供更加靈活的選擇,在促進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滬港聯合監管有何難題 投資者保護如何落到實處 張曉軍說,“對市場主體的監管,遵循不改變兩地現行法律、規則及投資者交易習慣的總體原則。” 從監管對象來看,滬港通業務的監管權限包括上市公司、證券公司和證券交易服務公司三個方面。具體安排如下:一是對于上市公司,按照上市所在地原則進行監管。二是對于證券公司,原則上由持牌所在地監管機構監管。同時,證券公司通過滬港通代理投資者從事跨境證券交易行為時,境外監管機構有權對其跨境交易行為進行監管。三是交易所在對方市場設立承擔訂單轉發職能的公司(證券交易服務公司),由對方監管機構頒發牌照并進行監管。 對于投資者,按照交易發生地原則實行保護。即投資于誰的市場,由誰進行監管。投資者還可依涉外民事訴訟法,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并通過兩地司法協助機制予以執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具體制度安排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監管機構層面,在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于1993年簽署的《監管合作備忘錄》及其附函基礎上,針對滬港通涉及的具體跨境監管問題,進一步簽署補充協議,就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交易行為認定標準差異的處理、監管信息共享機制、違法違規線索提供機制、協助調查取證和配合采取相關監管措施等方面作出具體約定。二是交易所層面,滬、港交易所在雙方《監管合作備忘錄》的基礎上,通過簽訂《監管合作補充協議》的方式,明確滬港通的具體監管合作機制。三是考慮到目前內地與香港尚無司法協助的相關協定,民事及刑事的跨境執法只能依靠個案處理。行政執法層面雙方已有過合作,但仍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據。跨境司法協助問題將根據滬港通的實踐情況積極推動、逐步解決。 張曉軍稱,下一步,證監會按照有序可控的原則,會同有關各方積極開展以下實施準備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方案,優化業務流程,出臺該項業務的規范性文件及配套措施,做好技術準備。二是與香港證監會溝通業務監管及跨境執法問題,對現有的《監管合作備忘錄》進行補充。同時協調滬港交易所簽署互聯互通的合作協議。三是制定有關交易方式、交易時間安排、信息披露等細則和應急處置方案。準備工作需要6個月時間。(記者 屈紹輝) |
相關閱讀:
- [ 04-11]證監會:創業板降低財務準入不意味著放松監管
- [ 04-08]證監會發言人表示 均衡安排滬深交易所IPO家數
- [ 04-05]證監會明確IPO企業、中介機構審核標準 四類情形將中止審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