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線訊(本網記者安軼倫)一個能干、熱情的普通婦女,從云南來到貴州,自從定居水田后,十年如一日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深受群眾的愛戴和擁護。在水田鎮一提起她,大家都稱贊她的敢作敢為、助人為樂、古道熱腸,她就是水田鎮水田社區主任吳珍。 吳珍作客金黔在線“明理知恥崇德向善”微訪談 改善水田環境 整治交通無“黑車” 雖然不是貴州人,吳珍把水田當成了自己的家,多年來東奔西走地協調工作,幫助大家改善生活條件和環境。“當時水田只有一條路,條件很惡劣,家家戶戶的條件都很差。”回憶起初到水田的日子,吳珍感嘆就是在這樣的苦日子里,她想到了要改善水田環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念頭。 在水田,大家都親切的叫她吳孃、吳姐。“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口號那么簡單,光喊不干,是不可能真正服務的,光干不學,也是服務不好的。”吳珍說。為了改善水田臟亂差的環境,她先到政府協調在沿街修建了垃圾池,安裝了垃圾箱、增設了行路燈。每天早上6點,她會準時站到水田街上的“十字路口”,監督著大家完成門前的環境衛生,整治著車輛的有序停放,還用一個月的時間幫助社區內的駕駛員補全了相關證件……經過吳珍反復奔波,曾經交通秩序混亂的水田如今已經沒有一輛“黑車”,而且都有統一的登記和管理。 十年如一日的照顧老人 孝順似“親生女兒” 為了更好地幫助社區里的困難戶,吳珍一家一戶地去深入了解,弄清他們的困難之處,根據他們的需要提供幫助。社區里有一個80多歲的老人,沒有兒女,常年一個人居住,生活很困難。吳珍在了解情況后,自己掏錢在農貿市場購買了板油、五花肉、菜油、碗筷和衣服等生活用品,考慮到老人行動不便、牙口不好,她又把板油、五花肉加工制成了豬油、鹽菜肉送到老人家里,老人熱淚盈眶地稱呼吳珍為“女兒”。十多年來,吳珍每個星期都會去老人家里看望她,給她買些日用品和好吃的,還幫老人打掃屋子。老人生病時,吳珍背著她穿過家門口一條長巷子,老人很驕傲地對鄰居喊著,“這是我家姑娘,你們看她對我多好!”十年如一日的照顧,讓老人從倍感溫馨,常感嘆自己命好,碰上了比親生女兒還孝順的姑娘。 幫助困難戶脫貧 修起了兩層樓的平房 光是幫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還得靠“自救”。對于有的困難戶,吳珍想的是從根本上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水田街上的王志方由于殘疾,行動不便,也沒本錢做生意,所以全家生活十分困難。在了解情況后,吳珍便動員他發展苗木種植,還免費給他提供了10萬株苗木,并親自到田間地頭去指導種植方法。“我是‘窮’過來的人,我看到身邊生活困難的人就想帶他們好,所以我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得讓他有門技術。”現在,王志方已經種植了10多萬元的苗木,每年收入上萬元,還修起了兩層樓的平房,真正地過上了好日子。說起曾經幫助過的村民們,吳珍眼里也閃爍著感動的光彩。在她看來,“社區主任,官不大任務大,就是要為老百姓做實事,多做事。” 這些年,她組織開展了“黨員與村民心連心手拉手”活動、舉辦社區“心連心聯歡會”、開展“民事調解、法律咨詢、為空巢老人服務”活動等多項為民服務活動。成立了“老年志愿者服務小分隊”,還開展了為社區老人送衣送物等活動。2013年大旱,她組織社區黨員、志愿者開展“愛心送水”活動,為相鄰的旱情重災區安多村、上壩村義務送水10次,為災區群眾送去了一片愛心。她用多年來的實干詮釋了責任感,用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舉動感動了村民,用愛心傳遞著正能量。 |
相關閱讀:
- [ 01-03]為群眾辦好事 讓群眾好辦事
- [ 12-10]重慶要求6500城管每人每天為群眾做一件好事
- [ 08-27]朱銀喜:虛心聽群眾意見 盡心辦實事好事
- [ 06-07]工會組織要深入基層扎扎實實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好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