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人語】 急行的“車時代”疾呼車德 據統計,截至2013年11月,河北省有機動車駕駛人1470萬人,機動車總數達到1580.6萬輛。踩踩油門進入汽車時代,但在許多地方,許多人的文明素質卻沒有相應地“提速”,你爭我搶互不相讓,喇叭聲聲震天響,亂停亂放不講規矩……愈來愈凸顯的不文明行車現象,一方面影響著社會的整體文明狀況,另一方面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時刻威脅著交通參與者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人無德不立,車無德難行。構筑汽車文明,大家都來講車德,已成為汽車時代的大聲疾呼。今起,河北日報報業集團、省文明辦、省交管局共同啟動“善行河北·大家都來講車德”融媒體聯動報道活動,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河北交通廣播、河北手機報、河北日報官方微博、善行河北官方微博將融通聯動,從曝光“無德車”現象入手,引起全社會對車德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倡導行車公德和交通文明。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向不文明行車行為宣戰,讓我們從現在做起,人人都來講車德! “芳齡女孩學習駕駛,學府路上遭遇慘禍”——3月30日,石家莊電視臺《天天說交通》主持人、交警王斌的一條配圖微博讓不少網民觸目驚心:一位女學員駕駛教練車在省會學府路與中華大街交口的路上停車,開門下車的一剎那,后方同向一輛車沖了過來,慘禍發生,女孩當場身亡!五個小時內,150余人次對微博進行了轉發和評論,對當事人的不幸遭遇深表惋惜,并對涉事車輛責任進行討論。 后車司機突然變道,教練車違規停車且未打雙閃……分析這起交通事故原因的同時,人們不難在現實的“車生活”里找到自己或他人的影子——我們平常可能就是這樣開車、停車的,只是沒有發生過事故而已。 不文明行車,看起來是自己的事,實則事關他人、事關社會。機動車數量的激增,駕駛人文明駕駛素養的相對滯后,使行車公德已成為社會公德領域里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 每一種不文明駕駛行為都透著“血腥味” 日前,王某駕駛捷達小轎車沿京哈高速公路由西向東行駛,在距離北戴河服務區不足五十米時臨時起意,準備進北戴河服務區加油,突然由中間行車道向最右側行車道變更,最右側行車道內行駛的重型半掛牽引車躲閃不及,與捷達車右后側相撞,半掛車上的一位乘車人當場死亡,兩車及路產不同程度損壞。 省公安廳交管局黨委書記、局長兼高速交警總隊總隊長劉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列舉了三個最常見的交通陋習: 并線不打燈——并線時打轉向燈的目的是為了提示后車:我要改變行駛路線。但如果不打燈,對方不能及時了解前車的意圖,極容易發生刮擦和碰撞。如果后車車速過快,更容易造成車毀人亡的慘劇。 車內垃圾隨手扔——極容易遮擋過往車輛駕駛員的視線,或者給其造成錯覺,使駕駛人為躲避拋來的垃圾突然改變前進方向。如果周圍車輛躲閃不及,很容易導致多車相撞。在高速公路上,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的話,極容易出現大的交通事故。 在非機動車道違法停車——占用了有限的道路資源,必然迫使非機動車繞行。行駛中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雙方爭路,很容易造成路面秩序混亂,通行效率下降。 已經開車30余年的私家車主張先生不久前就因為半瓶礦泉水虛驚一場。日前,他在石家莊二環路上行駛,車速較快,前車副駕駛位上突然扔下一個礦泉水瓶,來不及反應的他只聽“撲”的一聲,倒車鏡上已經都是水。“這還算好的,只是虛驚一場,我一個朋友就慘了,走高速時前面突然飛過來一個塑料袋,他躲避時車子失控撞到護欄上,結果車毀人亡。”張先生表示,“車窗垃圾危害太大了,現在車多,新手也多,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新手很容易出事故。” 河北省交管局日前發布的2013年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數據表明,駕車時有其他妨礙安全行車的行為、未按規定讓行、無證駕駛、超速行駛、逆向行駛、酒后駕駛仍是引發我省交通事故的六大主因。六大主因引發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整體占了總數的70.7%和71%。其中,駕車時有其他妨礙安全行車的行為就是我們常說的交通陋習。此前發布的2013年前三個季度河北省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數據顯示,駕車時有其他妨礙安全行車的行為造成的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最多,分別占總數的29.95%、32.4%。 “可以說,每一種不文明駕駛行為都透著‘血腥味’。”邢臺交警支隊宣傳科副科長黃鵬認為,搶行、別車等不文明行為,造成了路面30%甚至更多的擁堵,誘發的交通事故更是慘痛。 |
相關閱讀:
- [ 04-01]男子一年開不同車 發生4次交通事故騙保險被識破
- [ 03-28]重慶黔江段3·25重大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升至16人
- [ 03-26]中華保險積極應對“3.25”包茂高速黔江段重大交通事故
- [ 03-26]“3·18”交通事故認定已出 土方車司機負全部責任
- [ 03-26]廈門“3·18”交通事故認定已出 土方車司機負全部責任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