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默克爾舉行會談: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2014-03-30 06:41? 儲信艷?來源:綜合新華社 責任編輯:林錦 |
分享到:
|
3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會見記者。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原標題:習近平: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綜合新華社電國家主席習近平28日在柏林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談。雙方決定將兩國關系提升為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為中德關系發展進一步確定了方向。 “發展中德關系好比駕車,必須看得遠” 習近平指出,中德不僅僅是經濟伙伴,更是政治伙伴和戰略合作伙伴。我們決定建立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著手制定中德中長期行動綱要,這是重大舉措。 會談后,雙方發表《建立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了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涉及汽車、交通、信息化、稅務、金融、科技、節能環保、醫藥、教育、農業等多個領域。 習近平指出,發展中德關系,好比駕駛一輛汽車,必須看得遠,才能安全和順利。只要我們雙方充實燃料,握好方向盤,中德合作之車一定能既跑得快,又開得穩,駛向光明的未來。 “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當日下午,習近平應德國科爾伯基金會邀請,在柏林發表重要演講,稱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也真誠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 演講結束后,習近平還回答了現場聽眾提出的問題。在回答關于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問題時,習近平指出,當前,中國同周邊國家的關系總體是好的。我們主張通過協商和對話妥善管控分歧,解決爭議。 簽建立人民幣清算機制諒解備忘錄 中德兩國中央銀行28日在柏林簽署雙方關于在德國法蘭克福建立人民幣清算機制的諒解備忘錄,習近平和默克爾見證了備忘錄的簽署。當日,中德兩國政府有關部門還簽訂了雙方關于對所得和財產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等政府間文件。兩國企業還簽訂了10項合作文件,總金額約92.3億美元。 29日,習近平會見了德國漢學家、孔子學院教師代表和學習漢語的學生代表,同他們就加強中德語言文化交流進行座談。習近平強調,掌握一種語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國文化的鑰匙 ■ 演講亮點 當地時間28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柏林發表演講。演講后,習近平回答了現場觀眾的問題。 在回答關于中國國防預算問題時,習近平表示,中國的國防預算是符合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國防建設正當需要的。中國絕不走“國強必霸”的道路,但中國也再不能重復鴉片戰爭以后在列強堅船利炮下被奴役被殖民的歷史悲劇,我們必須有足以自衛防御的國防力量。 在關于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習近平表示:“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堅決捍衛中國的正當合法權益。” 【談領土主權】 堅決捍衛正當合法權益 習近平:在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堅決捍衛中國的正當合法權益。 解讀:這樣的表述,并非習近平演講正文中的句子,而是在之后回答問題時的表述。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前駐新西蘭、瑞典大使陳明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習近平對尖銳的問題正面回答,令外界對中國的國防政策有了一個完整的理解,包括兩個方面:我們不會去挑釁和鬧事,同時也不會允許別國侵犯我們的領土主權和發展的利益。這是一個全面而平衡的介紹,有理有利有節。 【談“中國威脅論”】 有些人總戴有色眼鏡看中國 習近平:面對中國的塊頭不斷長大,有些人開始擔心,也有一些人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認為中國發展起來了必然是一種“威脅”,甚至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可怕的“墨菲斯托”,似乎哪一天中國就要攝取世界的靈魂。 盡管這種論調像天方夜譚一樣,但遺憾的是,一些人對此卻樂此不疲。這只能再次證明了一條真理:偏見往往最難消除。 解讀:近年來,國際上出現了“中國威脅論”。歐洲和美國有一些人認為中國和平發展崛起之后,會走霸權主義的道路。有些人對中國的發展有恐懼和害怕的心理,將中國發展說成“威脅”。 陳明明表示,上述觀點在西方有一定的代表性。習近平的講話有針對性地駁斥了外界對中國發展的誤解,消除了外界的疑慮。這個話題是中國領導人經常提到的話題,闡明中國的發展不對外界造成威脅,能夠互利共贏。這也是此次習近平訪問歐洲四國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談三中全會】 為長遠發展奠定更好基礎 習近平:去年11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未來中國改革開放作出了頂層設計,提出了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我們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中國長遠發展奠定更好的制度基礎。 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很多國家對中國進一步的改革措施很感興趣。此次習近平出訪歐洲的演講中,幾次提到三中全會,這在此前出訪時的演講中是沒有的。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表示,中國今后如何改革和發展,其他國家非常關注。目前中國未來改革的藍圖就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習近平這樣講,實際上是要告訴西方國家,今后中國要做什么事情,這些是西方國家特別希望了解的內容。 【談和平發展】 忘記歷史就會在靈魂上生病 習近平:貴國前總理勃蘭特曾經說過:“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中國人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中國人民從自身經歷中形成了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自覺選擇,我們也真誠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解讀:德國是一戰和二戰的挑起者,也是戰敗者。但是二戰后,德國對戰爭的反省態度贏得了世界的尊敬。上世紀70年代,勃蘭特在紀念碑前敬獻花圈后,突然自發下跪并且為在納粹德國侵略期間被殺害的死難者默哀,令世界動容。 陳明明表示,演講中說到這樣的用詞,主要的目的還是要敲打日本。這一段占整個演講的篇幅不多,也沒有提任何的國名,應該是有兩個考慮:一是要照顧德國的面子,不多說也不點名;第二還是要把中國的立場說出來,令外界知道中國指的不是德國而是日本。 本組稿件采寫/新京報記者 儲信艷 |
相關閱讀:
- [ 03-29]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全文)
- [ 03-29]習近平會見德國總統高克
- [ 03-29]習近平同默克爾舉行會談 宣布建立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
- [ 03-29]專家解讀習近平在德演講:對中國威脅論正面回應
- [ 03-29]習近平彭麗媛看望我在德少年足球隊隊員
- [ 03-29]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全文)
- [ 03-29]法國公益人士廣西深山助學十載 習近平稱贊百姓銘記
- [ 03-29]習近平在比利時《晚報》發表署名文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