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搬離北京嗎?專家認為京津冀“雙核”效應阻礙人口疏解
2014-03-28 19:2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藍曉梅 |
分享到:
|
如何避免出現“臥城”,實現真正一體化? 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該如何避免“新城變臥城”呢?課題組負責人認為,加快京津冀中小城市建設,提高其資源集聚能力、產業承接能力和功能吸納整合能力,為北京產業、功能、人口疏解開通渠道。完善新城功能,促進產城融合,打造科技、生態、宜居新城,在大都市周邊建立若干“反磁力”基地。通過以業興城、職住掛鉤、強化公共服務、建設生態宜居環境,完善新城的城市功能,使其成為中心城區和外來產業和人口的承接地和聚集地。如制定與新城定位相關聯的產業支持和限制政策,通過產業轉移和城市功能疏解,推動北京人口向新城轉移。 另一方面,是要提高北京的準入標準,加強人口的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有效控制人口無序增長;在產業升級中,要建立相應的產業退出機制和準入制度,淘汰勞動力高度聚集的低端服務業,如無質量保證的低檔餐飲、商業服務業、附加值低的批發市場等,控制低端產業吸納人口;制定保障性住房政策時,既要滿足引進人才的需要,又要有利于人口的布局調整。 新聞鏈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由來 京津冀合作命題由來已久。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城市經濟研究室主任劉治彥介紹, 2001年,以吳良鏞院士為首的研究團隊提出“京津冀北(河北北部)”的概念,簡稱“大北京”。主要指以北京、天津為核心,京津連線為主軸,包括由京津唐(山)和京津保(定)兩個三角組成的菱形區域,并大規模地開展了“大北京”地區的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目前各界熱議的“首都經濟圈”與上述概念演替有很大聯系。 首都經濟圈主要是指京津以及其周邊的河北省各中心城市組成的城市圈,即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以及河北省的石家莊、秦皇島、唐山、保定、廊坊、滄州、承德、張家口8個城市,簡稱2+8城市體系。伴隨這一地區經濟實力增強與基礎設施完善,逐步擴大到整個河北省,乃至環渤海其它城市,“京津冀”地區實際上是環渤海及北方城市帶的核心。 近10多年來,隨著我國進入工業化、城鎮化中期階段,汽車、房地產業崛起、重化工業快速發展,內蒙、山西成為主要煤炭、電力生產基地,河北成為鋼鐵、建材重要生產基地。天津成為重要制造業基地。同時,北京作為首都的獨特魅力以及產業層次多樣化,使得外來人口大量涌入,15年間人口凈增人口900多萬,年均增加60多萬,促使房地產投資與租賃業快速發展,房價虛高攀升。隨著居民收入增加和小汽車步入家庭,交通擁堵日趨嚴重。區域重化工業污染、市內汽車污染、工業污染交織在一起,環境質量急劇下降。在這一背景下,京津冀合作問題再一次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劉治彥說,京津冀經濟協作或首都經濟圈協調發展是我國城市化進入中后期的一個標志,是中心城市由點狀聚集向網絡分散過渡的表現。但在利益攸關方缺乏互補共贏訴求情況下,京津冀深度協作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有效解決。京津兩市一支獨秀,對周邊的河北省各城市拉動較小,與珠三角與長三角相比,缺乏完備的城市體系,缺少影響較大的二線城市和實力較強的三線城市,各城市之間功能互補性不強,協調性較差,競爭大于合作。這不但制約京津冀區域發展,也影響環渤海及北方城市帶整體發展。 |
相關閱讀:
- [ 03-28]京津冀協同不必炒作某一城市
- [ 03-28]京津冀協同發展環境治理要先行
- [ 03-27]發改委官員:京津冀一體化須防再造“特大城市”
- [ 03-27]氣象臺繼續發布霾黃色預警 京津冀局地有重度霾
- [ 03-27]京津冀昨嚴重污染 京城明天開始好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