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根源在服務 運營商亟需改進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流量套餐是國際運營商常用的流量經營方式,從商業模式上來說沒有什么問題,之所以在中國有這么多抱怨,問題的根源應該還是在服務上。 “用戶如果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套餐,流量用不完就浪費掉,確實會有不滿。”曾劍秋表示。 曾劍秋告訴記者,國外運營商會對用戶使用流量的情況進行跟蹤,然后分析用戶選擇的套餐適合與否,給用戶以提醒。正因為國外運營商在服務方面做得好,所以用戶抱怨就少。 反觀國內運營商,不僅僅在流量清零的問題上服務不到位,并且對用戶流量不夠用這種狀況的服務也十分不方便。曾劍秋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也表達了他自己對這種使用體驗的不滿意。“當流量不夠用的時候,你再訂的流量包,要到下個月才能用,這段時間你就要使用高價的套餐外流量,非常不方便”,另外,曾劍秋還指出,如果流量用超了,超出多少也不知道,運營商沒有這方面的提醒服務。 電信專家付亮也認為,針對運營商當前存在的狀況簡化套餐數量是解決爭議的一種可行性辦法。“對于套餐外流量資費及標準資費,2G降到1元/M或更低,3G降到0.3元/M或更低,4G降低0.1元/M以下;對于流量包使用完應提醒用戶續選疊加包,疊加包選購前的超出流量部分,計入流量包。” 從《證券日報》記者與運營商交流的情況來看,國內運營商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中移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移動也在嘗試創新服務舉措,比如通過套餐推薦、流量提醒等手段鼓勵客戶根據自己的使用情況選擇合適的套餐并飽和地使用,還可以隨時通過“加油包”來添加流量。并且,在普遍推出月套餐的基礎之上,在一些省份陸續推出了以季度或半年為計費周期的流量套餐。 中國電信的相關負責人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電信會在更換套餐、完善服務、流量提醒等方面改進工作,讓用戶更加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便于他們做出最合適的選擇。但其表示,套餐外資費及標準資費不是由運營商決定的。 |
相關閱讀:
- [ 03-24]貴州出臺措施:破除小區寬帶壟斷 用戶可自選信息運營商
- [ 03-24]三運營商4000億投資競賽 4G產業鏈誰喜誰憂
- [ 03-21]廈一小伙使用運營商贈送手機瞬間爆炸 眼睛險失明
- [ 03-21]小伙使用運營商贈送手機瞬間爆炸 眼睛險失明
- [ 03-21]廈一小伙使用運營商贈送手機瞬間爆炸 眼睛險失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