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異味難尋原因,檢驗指標和方法是否合適? 據了解,2012年7月1日起,中國強制執行最新飲用水標準。新標準與國際接軌,與世界上最嚴的水質標準——歐盟水質標準基本持平。該標準將飲用水水質指標由原來的35項增至106項,加強了對水質有機物、微生物和水質消毒等方面的要求。 執行了如此嚴格的標準,為什么達標水還是會出現異味?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表示,自來水異味必然有其來源,但相關檢測結果正常,專業執法部門無法找到源頭,這里面顯然存在矛盾。 對此,杭州市環保局副局長徐青山認為,飲用水標準雖然嚴格,但導致異味的有機物有幾十萬種,大部分還是人們未知、未命名的,因此會出現有了異味后很難判斷原因的情況。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王有樂表示,我國自來水的安全指標雖然有上百項,但在日常工作中不可能每一項指標都能監測到。異味的來源非常復雜,污染會造成異味,干凈的水放時間長了也會有異味。 “當出現明顯的異味后,需要重點針對異味進行詳細調查,把來源搞清楚。如果各項指標都達標了,仍然存在異味,那就考慮指標是否定得合適。”王有樂說。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之所以出現“異味水”“達標”的怪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檢測部門往往重視源頭水和出廠水的監測,而對于輸送至老百姓家水龍頭的過程檢測較少,但實際上合格的自來水在管道輸送過程中很容易遭遇污染,但這種污染往往檢測不到或者根本不做檢測,因此就導致了居民水龍頭出來的水有“異味”但檢測報告稱水“達標”的現象。 確保“源頭活水”,也要確保“龍頭凈水” 記者調查發現,飲用水衛生安全監測和信息公布,仍“陷落”在職能交叉的行政部門之間。比如,住建部門、環保部門、衛生部門都具有飲用水檢測的職責和能力。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建議,各大職能部門在每年的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方案中,應當明確檢測統計的范圍,盡可能地涵蓋不同供水方式下水源水、出廠水和末梢水的檢測信息,提高檢測頻率,同時引入第三方監測機制,并將水質檢測數據及時公開,將民生要求作為最高標準,確保水質監測落到實處。 此外,嚴防自來水在輸送管網里遭污染也是重要課題。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一項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市供水管網多處于壽命的臨界點,部分城市的老城區管網超期運行。不少老城區的自來水管網是鑄鐵材質,長時間使用后,內壁容易銹蝕、結垢、脫落,導致住戶家中的自來水發黃發渾。 飲用水安全已經越來越引起不少地方政府的重視。比如杭州市政府日前出臺了《杭州市防洪水保飲水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將開展實施多處水源地建設工程,改變原先水源地單一的狀況,增強城市供水抗風險能力。 有專家表示,政府部門的監管還有空白地帶,保證居民喝上干凈安全的水是政府民生工作的重點,期待政府能夠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 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說,做好“水文章”,前提是加強水源地的保護,必須加大對企業偷排的打擊力度,但關鍵是抓好污水管網配套建設,加大老舊破損自來水管網檢測、修補、更換力度,確保“源頭活水”的同時也要確保“龍頭凈水”。 (據新華社電 記者商意盈、王衡、呂昂) |
相關閱讀:
- [ 03-23]網傳自來水中余氯致癌 水質工程師:不含氯真不行
- [ 03-20]將樂縣自來水廠: 好水“擂”出萬家歡
- [ 03-20]福州段閩江水源受油污 自來水未受影響
- [ 03-20]北京自來水集團首次公開成本:每噸水虧損1.49元
- [ 03-19]福州東區水廠恢復供水 自來水公司回應焦點問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