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去年中國鐵路總公司上調了退票費費率,關于這一行為是否越權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 近日,國務院審改辦在中國機構編制網公開了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匯總清單。清單把退票費的審批權明確列在國家鐵路局名下,是否意味著上述爭議已有定論?非也。記者采訪國家鐵路局獲悉,此項權力只是“暫列”,最終歸屬仍然尚待研究。 鐵路總公司調價受質疑 退票費,屬于鐵路客運雜費。在2013年大部制改革之前,“鐵路客貨運雜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審核”權在鐵道部。這是我國鐵路法、政府定價目錄、《鐵路客運運價規則》等規定的。此前沒有爭議。 爭議發生在撤銷鐵道部之后中國鐵路總公司上調退票費。 2013年8月26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宣布:自當年9月1日起,鐵路部門實施新的梯次退票方案。即:票面乘車站開車前48小時以上的,退票時收取票價5%的退票費;開車前24小時以上、不足48小時的,退票時收取票價10%的退票費;開車前不足24小時的,退票時收取票價20%退票費。 2013年12月7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再次對外宣布:2014年春運期間,旅客退票時按票面票價的20%核收退票費。 鐵路總公司的行為受到質疑,一方面是“企業行使了政府定價權”,另一方面是,根據價格法,鐵路運輸有自然壟斷屬性,其服務價格屬于政府定價范圍。如果調整應當組織聽證程序,聽取消費者的意見。2013年退票費上漲沒有進行聽證。 《法制日報》曾在2013年8月28日對此進行報道,題為《專家認為鐵路總公司沒有退票費定價權》。北京律師董正偉還于今年2月24日,就此致函國家鐵路局申請信息公開。 兩個版本的權力清單 有關退票費的審批權,隨著國務院要求各部門公開審批清單,得以亮相。不過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國家鐵路局公布的,一個是國家審改辦公布的。兩個版本表述有差異。 在今年2月14日,國家鐵路局官網曾發布“國家鐵路局關于公開取消和保留的鐵路行政審批事項的通知”。其中,“鐵路客貨運雜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審核”等行政審批事項,被注明為是暫列在國家鐵路局名下的行政審批項目。說明中還明確表示其歸屬問題待研究確定,目前征求社會各界意見。 而國務院審改辦公布的國家鐵路局審批清單中,沒有特殊注明。只是對總的清單有一個說明,不是對現有行政審批事項的固化,國務院審改辦將在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行政審批事項的取消和下放。 國家鐵路局稱待研究 《法制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鐵路局新聞發言人趙果情。趙果情介紹,現行鐵路運價管理方式是依據價格法和2001年原國家計委下發的《國家計委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定價目錄》。該文件明確將“國家鐵路和國家控股合資(合作)鐵路的客貨運輸價格及雜項作業收費標準列為政府定價范圍”。 趙果情介紹說,去年國家機構改革后,國家鐵路局在職能上與此前的鐵道部已有很大區別。按照國辦發〔2013〕21號文件《關于印發國家鐵路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新組建的國家鐵路局的主要職責是行業的安全、市場、質量監管,“涉及鐵路行業的意見建議我們都會認真聽??;對社會反映和群眾舉報的違反法律法規的問題我們都將認真查處?!?/p> 趙果情表示,對暫列國家鐵路局名下的行政審批事項,國家鐵路局已提出初步意見建議,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研究確定,履行相關程序,待研究確定后會按國務院要求公開最終結果。 受訪專家仍各持己見 目前,我國的鐵路運價是根據價格法由政府來進行定價的。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指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鐵路行業帶有自然壟斷的性質,它不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此外,退票費的價格調整應當聽證并進行信息公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規定,政府機關、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和提供公共服務的企事業單位,都應當依法進行信息公開。鐵路總公司應該公開退票的成本、退票費的去向。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既然已經實行政企分開,那么在退票的問題上,企業就應該擁有自主權。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就認為,過去是政府定價,現在變成企業了,就應該按照市場規律靈活定價。在趙堅看來,“這是企業的事情,我覺得沒必要?;疖嚻本褪莻€人和企業訂的一個合約,持票人如果要提前撤銷合同的話,賠償違約金是正常的事情,這也屬于商業慣例?!庇浾哂噱?/p> |
相關閱讀:
- [ 03-11]臺一名通緝犯遇查票跳火車 謊稱“被撞”耍弄警方
- [ 03-11]火車南站廣場附近 村民非法占地建2000平米廠房
- [ 03-09]第一代女火車司機8個多月"出爐" 當司機前是勞模
- [ 03-07]20日起鐵路部分空閑臥鋪票打折賣 福建多個區段可享優惠
- [ 03-05]政府這一年 改革在路上
- [ 03-04]14歲少女被火車軋死 為撿手機被吸入車底
- [ 03-03]12306網購火車票身份驗證有延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