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觀察:摸清底把真貧挑出來 不搞突擊扶貧
2014-03-12 06:57?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黃曉夏 |
分享到:
|
“向貧困宣戰”“創新扶貧開發方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減貧1000萬人以上的目標。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認為,實現這個目標,必須科學扶貧、精準扶貧。 長期以來,我國的扶貧開發存在著貧困人口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等問題。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王國良分析,目前農村貧困人口是國家統計局根據全國7.4萬戶住戶調查得出的抽樣調查數據推算出來的,對于研究貧困人口規模、分析貧困發展趨勢比較科學,但具體扶貧工作中還要弄清楚“誰是貧困人口”“致貧原因何在”“如何針對性幫扶”等問題。 摸清底,把真貧挑出來 準確識別貧困人口是精準扶貧的第一步。目前各地確定貧困人口的實際做法,多是政府機構根據扶貧資金規模和縣域統計數據,測算確定具體村莊貧困農戶的數量,再由該村遴選出貧困戶。“這種方法不能做到應扶盡扶,一些真正的貧困戶沒被選出來。” 華中師范大學減貧與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陸漢文說。 記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已經開展了為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通過發揚基層民主,透明程序,保證了貧困戶認定的相對公平公開。 陜西省丹鳳縣商鎮墹子村村支書孫志會向記者介紹了該村貧困戶是如何確定的。每個村民小組選出評議小組,其中群眾代表必須超過60%。評議小組入戶調查村民收入,村里匯總后從低到高排序,結果張榜公布,上報鄉里和縣里前再公示兩次。如無異議,根據村里貧困戶的指標數量,把收入低但有勞動能力的確定為貧困戶。如有異議,就召開群眾代表會議,村民互比收入,互揭家底,達成共識。貧困戶名單每年調整一次,村民先填申請表,評議小組入戶調查核實,再開村民小組會議確定調整名單。 “貧困戶名單確定后,針對性幫扶到戶,效果非常明顯。” 孫志會說。 王國良介紹,下一步要通過群眾評議、入戶調查、公告公示、抽查檢驗、信息錄入等,把貧困人口識別出來,具體的識別辦法國務院扶貧辦正在研究,今年先要完成全國貧困戶的建檔立卡工作。 “建檔立卡、建扶貧信息系統,雖然工作量比較大,成本比較高,但相對于提高扶貧開發效益而言,這些投入值得。”陸漢文說。 貧困家底不清,客觀上也使很多扶貧項目瞄不準貧困人口。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南方減貧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洪紹華認為,現在很多扶貧項目更多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 |
相關閱讀:
- [ 03-11]李志剛:加快開展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扶貧攻堅大會戰
- [ 03-11]今年減貧目標千萬人以上 扶貧辦四大創新戰貧困
- [ 03-10]省領導調研基層黨建和扶貧開發工作
- [ 03-07]龍巖武平:扶貧解困惠民生 綠色崛起當先鋒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