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提出區(qū)分改革差誤與違法犯罪“兩界限”
2014-03-11 21:20? ?來源:新華網(wǎng) 責任編輯:唐麗萍 陳瑜輝 |
分享到:
|
新華網(wǎng)北京3月11日電(記者田野 劉斐 郭信峰 吳植)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10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時指出,穩(wěn)妥處理改革中出現(xiàn)的新類型案件,正確區(qū)分改革失誤與失職瀆職、改革探索出現(xiàn)偏差與鉆改革空子實施犯罪等界限。 分析人士表示,關于“界限”的表述是要為改革先行者們服下定心丸,鼓勵其勇于探索解決改革路上的問題。同時又要約束改革實踐者們的行為,避免其利用改革謀取私利。 在中國,檢察院依法對貪污案、賄賂案、瀆職案進行偵查及對公訴案件提起公訴。檢察院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chǎn)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月28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時強調(diào),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jù)。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fā)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xié)調(diào),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10日的工作報告都作出了“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安排。最高人民法院在報告中要求,加強對新情況、新問題的司法應對,及時提出司法建議,依法制定司法解釋。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全面深化改革不可避免地要涉及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和對一部分法律的修改,提出司法界限,這樣既有利于打擊犯罪,又有利于促進改革、推進改革、規(guī)范改革。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繪制了“藍圖”。《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關系,膽子要大、步子要穩(wěn),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 《決定》還指出,鼓勵地方、基層和群眾大膽探索,加強重大改革試點工作,及時總結經(jīng)驗,寬容改革失誤。 “各地在改革探討、實踐和推進過程中,免不了出現(xiàn)一些差錯,如果出了差錯就不分青紅皂白抓辮子,那么誰都不敢嘗試探索。”全國政協(xié)委員,三亞市原市委書記鐘文表示,最高檢提出的“界限”對地方結合本地情況進行深化改革有直接的激勵意義。 1978年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jīng)驗之一是對底層改革先局部承認,然后以“政策不變”的形式讓改革后現(xiàn)狀實際存在,等待時機成熟時推進立法,把改革實踐的舉措以法律形式予以確定和承認。正是得益于這種模式,中國的私營經(jīng)濟才能從計劃體制中、從“雇工就是剝削”的觀念中發(fā)展起來,成為今日中國國民經(jīng)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面深化改革向中國的立法及法律完善、修改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遲福林表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關鍵在于如何貫徹落實,用立法來保障改革推進成為現(xiàn)實的需求。 立法需要適應改革推進的實際需要,其中,區(qū)分最高檢提出的兩個“界限”面臨著兩個重要問題:如何界定、細化“界限”;如何落實區(qū)分“界限”的標準。 遲福林表示,可以從改革目的和實際結果兩個方面來對“界限”予以區(qū)分。前者看改革的目的性,即是否為了中飽私囊而改革;后者要看改革是否形成了對自己有利的結局。 遲福林強調(diào),如何界定這種界限還需要國家對改革有一個深度的了解。“需要調(diào)查研究,才能準確客觀把握”。 |
相關閱讀:
- [ 02-28]八部門部署農(nóng)資打假專項治理 嚴厲打擊違法犯罪
- [ 02-16]公安部:各地將嚴查涉黃違法犯罪 對失職瀆職者嚴肅追責
- [ 02-12]稅務總局:全方位打擊發(fā)票違法犯罪 去年查補收入138億元
- [ 01-24]黑龍江打擊涉醫(yī)違法犯罪 重點查處職業(yè)“醫(yī)鬧”
- [ 12-09]河北衡水嚴打環(huán)境污染違法犯罪 19名嫌犯遭處理
- [ 10-17]郭聲琨西藏調(diào)研:最大限度地擠壓違法犯罪空間
- [ 09-10]郭聲琨:始終保持對違法犯罪活動嚴打高壓態(tài)勢
- [ 09-01]公安部:打擊網(wǎng)絡涉毒違法犯罪 繳獲毒品268千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