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宏觀調控:中國經濟列車駛往更好方向
2014-03-04 20:05? 肖楠?來源:中國政府網 責任編輯:林錦 黃曉夏 |
分享到:
|
讓市場知道,政府的手什么時候會動,什么時候不會動 “錢荒”事件發生20天后,李克強公開闡述了自己的宏觀調控思路。7月9日,在廣西舉行的一場經濟形勢座談會上,他說:“宏觀調控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 這并不是李克強首次提出“合理區間”的表述,但卻是他第一次對“合理區間論”做出的具體闡釋。他解釋說,所謂“合理區間”,是指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只要經濟運行在這樣一個合理區間內,政府就不去干預刺激,而是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合理區間論”提出的當下,正是中國經濟去年最困難的時期,出口數據大幅波動,經濟增速持續下行,“唱衰中國”的聲音在國際輿論中此起彼伏。更令市場擔憂的是,沒有人知道政府會不會救市。一位國務院的工作人員回憶:“當時不要說社會上,我們自己一些工作人員都坐不住了。大家都很疑惑,政府怎么還不采取措施?” 長期以來,政府部門曾追求高度靈敏的調控政策。“豬肉價格降了,我們馬上補貼農民,修冷庫增加儲備。結果冷庫還沒修完,價格又上去了,根本跟不上市場。” 這位工作人員說。 而“合理區間論”的意義在于,它給了市場主體一個明確穩定的預期,讓他們知道,政府的手什么時候會動,什么時候不會動。“既不讓市場覺得,一有困難政府肯定出手,也要讓市場相信,真正遇到了困難,政府不會不管。”他說。 如同一劑“定心丸”,“合理區間論”很快獲得了國際國內市場的積極回應,香港恒生指數和上證綜指受此鼓舞,小幅走高。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認為:李克強為經濟增速劃下了一條線,給中國和全球股市提振了信心。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則認為,這是中國領導層向市場和公眾發出的“明確、堅決的信息”。 “合理區間論”提出兩個月后,中國經濟開始表現出明顯的回暖跡象,研究機構也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斯蒂芬?羅奇表示,此前“唱衰中國”的論調純屬假警報;創造“金磚四國”概念的美國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稱:“我堅信中國10年平均增速7.5%的抱負很可能實現。”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事后分析,“上下限管理”和“合理區間”的說法,對提振市場信心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人就此認為,今后的經濟不會比2季度更糟糕,應該會上去,所以我有錢就要花,有錢就要買設備、雇工人,事實上達到了激活貨幣存量的目的。”馬駿說,“去年3季度中國經濟企穩回升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合理區間論’的提出,給了市場一個穩定的預期。” 10月21日,李克強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經濟形勢報告時,再次拓展了對“合理區間”的表述。他說:“我們要引導市場預期,確定合理區間,下限是經濟增速不低于7.5%左右,上限是CPI不超過3.5%左右……在這個區間內,盡可能釋放改革的最大紅利。” 一位政府人士后來評論說,每個經濟指標都有一個上下浮動的空間,但把幾個指標聯系在一起,制定出一個區間,這是一種“創造性發明”。“這源于克強總理深厚的經濟學理論功底,也源于他多年執政地方、中央積累的實踐經驗。” |
相關閱讀:
- [ 03-03]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 多重目標考驗宏觀調控藝術
- [ 12-16]發改委:最大限度縮小企業投資項目核準范圍
- [ 12-16]中國宏觀調控加速轉型 "上限"防通脹"下限"穩增長
- [ 12-04]改善宏觀調控 穩妥推進土地改革
- [ 12-04]改善宏觀調控 要求堅持實行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
- [ 11-27]領導者也要“有所不為”
- [ 11-21]從周小川論述看中國金融改革路線圖
- [ 11-21]發改委正研究起草《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的意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